奥赛康的新股发行方案,无疑是本周最为市场所关注的。该公司股票的发行市盈率高达67倍,发行所筹集的40亿元资金中,仅7亿元多一点属于增量发行,归公司所有,其余30多亿元属于存量发行,供老股东套现。尽管就这个发行方案本身来说,并没有任何违规之处,但无论是发行价之高,还是老股东套现之巨,都严重挑战了投资者对于发行制度改革的期望,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这就是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吗?也许正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奥赛康在网上发行新股的前夜紧急刹车,暂停了发行进程。不过问题在于,奥赛康事件以及从这一周开始实质性启动的新股发行,本身已经对市场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首先是体现在新股以很高的价格密集发行上,如今排定发行日期的新股已经超过了20个,这样的强度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虽然在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中,遏制“三高”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但是事实上很难说产生了效果。就市盈率而言,几乎所有的新股发行价都要比同类老股高,在这一点上奥赛康还不是最典型的,只是因为其绝对价格偏高,才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高价新股的大量涌出,自然给市场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动摇了投资者对于市场化改革的信心,成为大盘下跌的重要推手。
另外,现在实行的存量发行制度,看来对市场的影响与原先推断的相差很大,设计这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新股发行中的资金超募,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发行价定得很高,为了避免超募也就只能启动高比例的老股东转让,而这种存量发行的结果,客观上则为老股东提前高价套现打开了方便之门。在现实环境下,这是非常不利于市场稳定的。奥赛康之所以会在发行上摔跟斗,主要原因也就在于大股东转让数量太大了,充分暴露出这种发行的“圈钱”与“造富”的特点,从而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此外还有一个影响是,因为现在网上发行的新股是采取以市值为基础的全额现金申购,在发行节奏很快的情况下,投资者为了不“浪费”市值,就必须要卖出相当数量的股票才能够完成足额申购。于是,一项原本是鼓励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政策安排,最终所带来的却是引导投资者大量卖出股票的后果。在新股发行所导致的存量资金流出之外,股市又伴随形成了一个新的“出血点”。如此几重影响之下,大盘没有不跌的道理。
其次,客观来说,如今股市的下跌,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于供求失衡,只是现在的这种失衡,在构成上比过去更加复杂与多样,并且对投资者信心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在一个多月前,不少人对行将启动的新股发行是抱有很高预期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股市由此将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应该说,作为一种善良的愿望表达,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供求失衡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人们是不能对股市上涨抱有太大希望的。更深一步的问题在于,现在新股发行强调了市场化规则,但是由于新股发行的各个主体—发行人、承销商、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在网上打新的各类投资者,普遍缺乏真正的市场化思维,这样自然也就形成不了市场对发行行为的约束。必须承认,这种局面进一步延续的结果,只会出现打着市场化旗号的伪市场化,它对我们的股票市场是有破坏作用的。一个多月来的股市表现证明,供求失衡阻碍了行情的稳健运行,而非充分市场化条件下的各种非理性行为的泛滥,更是把大盘推下了深渊。如今,沪市综合指数已经逼近2000点整数关位,差不多是回到了14年前的位置,而现在盘面上仍然没有丝毫迹象表明股指将会在此止跌。根据已有的安排,本周是新股发行的高峰期,同时已经发行完毕的新股也将准备上市,股市面临更大的扩容压力。2000点破位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大概率事件,股市交易重心下沉的局面无从改变。
不过,虽然目前股市的局面颇为严峻,投资者却也不必过于担心后市。这是因为股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市场风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因此股指或会继续下探,但跌幅不可能太深。另外,奥赛康事件的发生,正给那些不理性的行为以严厉的警告,即便这种警告并非来自于市场约束,但有了这样的先例,市场约束机制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激活。一段时间后,新股发行价格有所下降,存量发行规模有所减少,总体发行节奏有所放缓还是有可能出现的,而这将为股市提供反抽的机会。尽管届时大盘上涨的空间不会大,但将能够营造个股活跃的机会。总体而言,投资者在目前情况下宜多看少动,对于后市可能出现的结构性行情还是要有所准备,2~3月市场会呈现出较为确定的投资机会。而现在,观望是最好的应对措施,毕竟供求失衡的风险,目前还在加大。
转自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