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金融产品
中国通胀阴霾不散 楼市泡沫和地方债埋“隐雷”
发布时间:2011-07-21 07:52:19

中国下半年面临的经济难题有增无减,即要在"抑通胀"和"稳增长"这对略显冲突的政策调控目标间寻找平衡,还须对房地产泡沫和庞大地方政府债的风险未雨绸缪.

周三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每月谈会议上,参会专家预计通胀峰值或会延後,年内CPI涨幅或控制在5%左右,同时建议货币政策采用包括加息等价格型工具,而少用数量型,并应紧缩财政,减少地方性政府债务.
"中国经济如果要在一两年之内硬着陆,这是不大可能的."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称,"但是中国的经济又确实存在着风险,这个风险令人最担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房地产问题,二是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
他不无忧虑地指出,这两个问题如果掌握不好,就可能引爆经济危机,必须高度重视.
为保证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不快速下滑,中国始于2008年末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各地大量基础设施项目上马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债务.
但随着楼市调控和收紧信贷步步加压,主要依靠土地收入和贷款支撑运转的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近日城投债纷纷走低就是"明证".据国家审计署公布,截止去年底地方政府债务馀额高达10.7万亿元.
同时,虽然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仍在持续,但整个上半年来看,中国楼市依然热度不减,销量和价格均未见明显下跌.在投资渠道匮乏之际,倘若调控稍有放松,大量投机资金必将再度涌入楼市.投机需求和旺盛的刚需交织在一起,房价很可能再度剧烈反弹.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强调,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并称房价过快上涨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采取必要的限购措施.
**"隐雷"不容忽视**
中国迄今已动用提首付、调高购房门槛、扩大营业税徵收范围,以及出台房产税等举措,给炙热的楼市"灭火".但对于本轮调控采取的诸多手段,尤其是限购以及大力推进的保障房建设等,亦不乏批评声音.
贺悭指出,中国房地产明显地有泡沫,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了九,而世界总体的情况是六."也就是说我们的房地产总体价格超过了世界一般的规律性,已经超过了50%.现在调控几个月下来,总的来说没有见到明显的好转."他直言不讳地称.
据路透测算,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6月环比涨幅放缓至0.1%,但同比增幅扩大到4.2%,表明房价上涨动力依然强劲.
贺悭分析称,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土地财政、政府炒地和社会资金炒房.而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的保障房建设仍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现在把所有权和居住权混为一谈,这是保障性住房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既然是保障性住房,就不可以是住房者的所有权,而且收入水平在提高以後,到了某一个标准了,就不能住保障性住房了,这应该有硬性约束的."
他表示,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之下,应该多盖廉租房,解决收入低的人没有房子住的人的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的所有权不应该是居住者的.至于商品房,他则认为要跟着市场走,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能用限购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雷区.贺悭指出,地方性债务现在是11万亿左右,还有扩张的趋势.虽然在安全线内,但深层次问题较多.
"我们的财政必须认真地压缩基本建设的规模,必须减少地方性的政府型债务,必须紧缩我们的财政开支."他建议.
不过,部分来自官方的学者们对地方债似乎并没有这麽忧虑.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此前接受路透专访时就称,中国至少有三道防火?可以防范,包括地方和中央政府的财力,以及足够的储蓄率.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在逐步软着陆,与此相对应,同样也需要以务实的态度,促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软着陆;并建议对于目前大量存在的、尚无法产生现金流的政府平台项目,应尽快透过多元化融资渠道,以及引入社会和民间资金等方式介入,来解决资金链紧迫的问题.
他并认为,只要城市化继续推进,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从以往的经验看,这些起步阶段缺乏现金流的项目多数最终出现了软着陆.
**通胀忧虑仍在,解析原因不同**
而对于持续上涨的物价走势,专家们都指出,通胀压力并未消散,但对上涨原因看法却有所不同,政策建议亦略有差异.
"对通贷膨胀不用过多的担心,我认为今年的通货膨胀应该可以控制在5%以内."贺悭认为,目前的通胀是多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也就是扩张财政政策的必然结果,也就是引起经济滞胀的必然表现,与货币超发并没有必要的联系.
他分析指出,从98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中国就实行积极的经济政策,过度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使上游产品价格不断上升,推动了下游产品消费品价格上涨.根本原因是成本推动的,输入性的因素也有,但不明显.
因此,在政策取向上,他建议张货币政策要灵活,就是要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灵活,多用价格这个手段,少用数量手段.而财政政策要稳健,必须紧缩财政开支.
中国政府年初设定的通胀目标为4%.但自3月以来,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四个月位于5%上方,6月更是一举破六触及6.4%的三年高点.而中国央行为了控通胀,自去年10月初以来,已经五次加息,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不认同贺悭的看法.他指出,"物价这是最令人担忧的,我们认为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恐怕不会比上半年有所减轻,通胀的峰值可能延迟,中长期的温和通胀可能会成为常态."
他表示,政府对于抑制通胀采取的管制措施,也会成为未来通胀比较大的潜在的推动力,劳动工资、成本方面也会有推动力,加之美联储下半年或者明年继续推出QE3或者变相QE3等一些新的刺激措施,恐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
王军预计,三季度CPI都将在5.5%以上的高位运行,四季度可能有所回落,全年实现4%的预期应该说面临很大的困难,突破5%应该说是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在政策选择上,他认为一方面提高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同时不可提高对通胀率上升的容忍度,必须坚持以稳健的货币政策来遏制通胀压力.
"从具体调控工具上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换,信贷政策也可以发挥对结构调整的作用.财政从取向来讲要配合货币政策做合理搭配,发挥它在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方面,特别是在治理通货膨胀方面积极的作用."王军称。

 

【路透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