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国停止收胶之时,我国开始收储为胶价回升带来希望,但以下几方面原因共振使得国储收胶很难改变期价走势。
首先,国储买胶改变不了沪胶趋势。流入全球股市资金创出新高,反映出投资者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信心在增强。而美国资金从债券市场转移至股票市场的趋势已经确立。债市连续近20年牛市,投资者重新平衡仓位,商品、公债现已偏贵,资金流出商品。在目前资金大转向的背景下,国储买胶能够短期提振胶价,但改变不了趋势,就像美国的QE一样,其作用在下降,而即使没有国储买胶消息,胶价一样会有反弹之时。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的A股反弹比沪胶更为彻底,国储买胶是去年计划的一部分(泰国已经取消),反弹芝麻行情随之到来,我们希望借助国储买进东风,胶价反弹的更高,但很可能是为西瓜(下跌)行情做准备。
其次,国储买胶影响橡胶贸易圈生态环境。面对显性库存,青岛35.5万吨和上期所10万吨以及国外31万吨库存,隐性库存数量更大。国储买进3万吨不到的库存,仅占国内库存6%,投资者不仅要问,在泰国收胶撤退的前提下,另外94%怎么办?须知,高库存状态在牛市中才会迅速消失,后市面对更低价格,显然高库存状态将成为常态。
对贸易商而言,如果看到国储买进就继续抱着牛市心态,那距离洗牌之日就不再遥远了。笔者以为,未来几年都存在的几十万吨库存就是烫手山芋,谁接谁倒霉,贸易商现状肯定要改变,而且改变是以阵痛来实现的,比如违约、倒闭等等,没有捷径可走。此外,盈利模式让贸易商无法自拔,贸易商必须要做大量交易,以取得银行信贷,然而大量交易的前提却很可能是大量亏损。对轮胎厂而言,有必要组建自己的贸易公司,在大浪淘沙中通过不断兼并贸易商,把好的企业和人才招进来,为未来5-10年做准备。
再次,国储买胶改变胶圈盈利模式。过去几年,铜、锌、钢材等在中国一直被用作融资工具。如今橡胶融资交易汹涌,中国橡胶库存量推至3年新高,青岛保税库橡胶库存已高达35.5万吨,橡胶库存拉响整个产业链警报。
国储去年在24600元买进推高胶价,2013年2月27日又买进三万吨,笔者认为,此举误导了橡胶现货商,橡胶现货商最终还是要面对全球资金转向和美元上涨的事实。数据显示,青岛、上期所仓库囤积橡胶总量合计45.8万吨,国内库存超过产地,估值已接近约110亿人民币。如果仓储、人员等成本按8%计算,每年消失8.8亿元,在这种情况下,盈利根本无从谈起。
转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