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金融产品
下单次数寥寥 专户投资股指期货浅尝辄止
发布时间:2011-03-07 09:38:10

自国投瑞银率先在“一对多”专户产品中加入股指期货投资后,多家基金公司迅速跟上,纷纷推出包含股指期货套利策略在内的专户产品。而这些产品,也常常被媒体冠以“对冲基金”的美名。但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些所谓的“对冲基金”成立后,在股指期货市场中下单次数寥寥无几,其在股指期货上的偶尔操作,也几乎对产品业绩不构成影响。某基金公司专户总监对此评价称,基金业目前并无运作“对冲基金”的实力,猛打“股指期货套利”牌,不过是为了产品营销需要而制造的噱头。

  两大软肋

  基金公司在专户市场推出所谓“对冲基金”的热情正日渐高涨,但对于运作该类产品的准备是否充足,多数公司选择了“视而不见”。

  事实上,应客户需求而生的所谓“对冲基金”,在实际运作中并未真正实现“对冲”。以某“一对一”产品为例,成立后在股指期货市场一共只下过两单,为控制风险便不再涉足股指期货;而打出股指期货套利牌的某“一对多”产品,成立至今也不过在股指期货市场下过四五单,蜻蜓点水般的操作自然对产品业绩无法造成影响。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自去年开始,“一对多“专户产品在销售上遇到的巨大压力。”某基金公司专户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产品同质化和平均业绩的不尽如人意,加上券商集合理财等多种竞争对手产品大量发行的冲击,“一对多“专户如果不能在产品设计上有所创新,很难销售出去。所以,一旦有了新的创意,大家就一窝蜂地模仿了。”

  该专户总监同时指出,对于基金业而言,有两大软肋制约其在股指期货套利策略上的拓展。一是人才。尽管基金公司去年招兵买马,引进了不少期货界投资专家,但很快他们发现,这些期货投资专家对A股不甚了解,完全无法实现基金公司利用股指期货和A股波动进行套利操作的预期。二是股指期货套利策略中最重要的模型。虽然许多基金公司都宣称自己建立了完美的套利模型,但基本上都是根据过去某一年或者几年的市场变化设计,在波动性很大的A股市场,其未来的有效性无法验证,从而隐藏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正是考虑两大软肋的存在,该专户总监所在的基金公司几经论证,最终放弃了对潮流的跟风,尽管这将在公司未来“一对多”产品营销上造成巨大压力。为此,该基金公司已经将“一对多”业务今年的发展定位为巩固现有的客户上。

  需求仍旺

  尽管基金业在运作所谓“对冲基金”上存在软肋,但来自客户的旺盛需求,依然推动他们不断推出该类产品。

  以某基金公司为例,尽管其未主动推出包含股指期货投资策略的专户产品,但却有“一对一”的客户主动提出,要求他们为自己量身定做该类产品,并对股指期货套利的收益率抱有很大期望。无奈之下,该公司专户团队不得已设计了一款包括股指期货投资的“一对一”产品。

  “在与客户的接触中我们常常发现,尽管他们知道股指期货投资风险很高,但他们的兴趣依然十分浓厚。尤其是国外对冲基金频频制造暴利的神话,让他们很期待中国也能推出这样一款产品。”某专户经理表示,“其实,这些客户并不了解股指期货套利的规则,他们往往把它想象成一个很容易谋取超额收益的方法。”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