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担心中国地方政府实体的坏账跳升之际,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也在忙于为借款人可能出现大笔贷款违约而储存资金.
在2009年被当局警告需强化风险管理系统之後,这些银行便以现金留存量高于全球金融危机前的欧美同行而引以为傲.
这些存量巨大的现金或将面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个重大考验,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地方政府为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设立的融资平台,面临偿债困难.
而投资者已经开始打压银行股了.
自6月以来,中国建设银行H股(0939.HK)已下跌了逾五分之一,跌幅远大于恒生指数的下跌8%.同期中国工商银行(1398.HK)下跌15%,而中国银行(3988.HK)和中国农业银行(1288.HK)跌幅均在20%左右.
不过中国银行业几乎尚未显露出值得担忧的迹象,许多分析师也认为,目前对银行体质的担忧已经被夸大了.
中国银行体系目前的坏账拨备覆盖率约为220%,或1.2万亿元人民币,而2008年末和去年则分别为80%和150%.
银行除了充实资本金外,还收紧了放贷手续.据中国工商银行的消息人士称,如今该行所有1,000万元以上的贷款,在发放前都需要北京风控部门的审批.
"目前的担忧程度简直是难以置信,"中国建设银行投行部金融策略部门主管Paul Schulte说,"就像小孩子弄掉了盛冰激凌球的蛋卷,那冰激凌也就吃不到了."
**银行账面数据漂亮**
一些中国大型银行因拥有全球最低的存贷比和最高的坏账拨备率而自豪.即便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不良贷款却在持续下降,而且银行为潜在坏账计提了更多资金.
标准普尔上周表示,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将可能限制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成本,并缓冲地方债对国内主要银行的潜在冲击.此外,如果经济持续增长,预计不会有哪家主要银行出现亏损.
比如,中国建设银行2010年末的存贷比为62%.相比之下,英国银行Lloyds(LLOY.L)为155%,西班牙的BBVA(BBVA.MC)为152%.
中国银监会要求国内银行的存贷比不得高于75%.
对于发放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贷款,据称可能成为贷款违约爆发的潜在热点,中资银行称,他们已预留数量可观的缓冲资金,应对那些贷款变成坏帐的情形.
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截止去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款约为10.7万亿元人民币(1.6万亿美元),而穆迪称,贷款实际规模可能接近14.2万亿元人民币.大家的共识是,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将变成不良贷款,穆迪预测的最坏情形下坏帐比例达12%.
中国工商银行称,截止去年底,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坏账拨备覆盖比率高达1,009%.这意味着,即使LGFV坏账数字在今後激增10倍,工行仍拥有充足的拨备来弥补全部损失.
"监管机构目前在密切监控地方债,"麦格理证券分析师王瑶平指出."设立新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更有可能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压力影响的是规模较小的地区性银行,这些银行通常只在某个特定省市内开展业务.
**充足的拨备**
根据穆迪对最坏情况的估计,这将意味着银行将承担大约1.7万亿元人民币的坏账.
尽管该数据较高,中国的不良贷款覆盖比率高达220%左右,或总规模达1.2万亿元人民币,表明在应对穆迪假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坏情形时,中资银行已经拥有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二.
"目前谈及的坏账总额并不令我太担心,"香港建银国际的Schulte指出,"(中国银行)体系拥有足够的储备资金确保业务的可持续性."
银行本身也在尽其所能竭力避免不良贷款.中国银行业经历数十年的政府指导放贷後,曾在1990年代後期面临技术性破产,随後获得中国政府援助.
瑞穗证券驻香港分析师Jim Antos指出,很多中资银行延展到期贷款或寻求其他途径来收回资金,而不是收回标的资产.
"银行怎麽会愿意收回一条收费公路?"Antos并称.
"首先要认识到,银行在尽量避免取回标的资产,这是理性的行为.(银行)获得一家医院、一所学校、一个住宅综合体、一个灌溉项目,这无法解决任何人的问题."
但仍有一些担忧.从委托贷款到银行承兑汇票和信托贷款,各家银行推出五花八门的表外贷款,削弱了中国政府限制放贷的政策效力.
虽然这些市级或省级贷款机构从全球规模看仍然较大,他们贷款的很大比例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如果违约持续上升和中国政府选择袖手旁观,这些贷款恐将威胁其生存.
比如,深圳发展银行(000001.SZ)行长曾透露,一年前该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比例超过20%,尽管在随後的一年内将该比例降低至5.5%.
"当你的业务全部集中于一个领域时,你或会面临更多压力,要发放更多贷款给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公司,"新加坡大华银行继显证券驻上海分析师Sheng Nan认为."如果项目失败或经济大幅减速,可能让银行蒙受损失."
【路透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