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人民币汇改在全国两会结束后旋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中国人民银行15日下午宣布,自2014年3月17日起,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2%扩大至3%。
与上一次历时5年方扩大波幅相比,此次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波幅从1%到2%,仅走了不到2年的时间。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与人民币汇率升贬没有直接关系,2%的浮动幅度是适当的,风险也是比较小的。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波幅扩至2%的风险较小
回顾汇改进程,不难发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直遵循着渐进式改革的路径。1994年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是0.3%,2007年扩大至0.5%,2012年扩大至1%,截至目前这一浮动幅度已经过了2年左右的时间,再次扩大幅度是一种渐进的改革安排,是稳妥的。同时,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充分考虑了经济主体的适应能力,有步骤地推进,调整幅度在各类市场主体可承受的范围内。
“总体来看,此次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扩大至2%是适当的,风险也是比较小的。”央行新闻发言人称。
交行金研中心也认为,2%的汇率波幅在世界范围来看仍然不大,不会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显著冲击,并会促使企业和金融机构提高风险意识,积极运用各类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而从整个深化金融改革的维度来看,此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亦是重要的一步棋子。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汇率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价格,是有效配置国内国际资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有利于增强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不断优化资金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发育进一步成熟,交易量持续增长,交易品种不断增加,交易主体控制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自主定价的意愿日渐增强,也需要更大的波幅区间,以适应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不直接影响汇率升贬
翻阅历史数据可以发现,2012年4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波幅扩大到1%后的一段时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有所走低。一些市场人士不禁担忧,此次波幅扩大至2%会不会导致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的贬值。
这位新闻发言人强调,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的制度安排,与人民币汇率升贬没有直接关系。
人民币汇率变化主要取决于以国际收支为基础的外汇供求状况。2013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已降至2.1%,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础。同时,我国财政金融风险可控,外汇储备充裕,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较强,人民币汇率也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双向波动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短期内的升值和贬值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种趋势,应当更加关注中长期的趋势。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当前我国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美国缩减QE改变全球资本流向,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仍有贬值压力。但鉴于我国经济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将促贸易恢复顺差,较大的中外利差将继续存在,全年国际收支仍将有一定规模双顺差,人民币将在波动中小幅升值。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则指出,展望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性会加大,除非美元对主要货币大幅升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整体上仍会是稳中有升。
市场广度深度仍待扩展
日交易波幅扩大至2%对市场的参与者提出了一定挑战。央行新闻发言人称,随着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未来人民币将与国际主要货币一样,有充分弹性的双向波动会成为常态。市场各方参与者对汇率波动应理性看待,积极应对。“当然,如果汇率出现异常大幅波动,人民银行也将实施必要的调节和管理,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
对于下一步汇改,这位新闻发言人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扩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赵庆明也提醒,简单地扩大浮动区间意义不大,真正让市场在汇率形成机制中发挥作用、形成富有弹性的汇率,更主要的工作有三项:一是放松实需原则,允许投资投机性的外汇交易;二是退出常态式干预,放手即期交易做市商来做市;三是发展交易更加规范透明的交易所市场。如果市场自身的广度和深度无法得到拓展,单单放大波动区间,汇率的弹性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强化市场的一致性单边预期,导致汇率超调,对实体经济不利,也会导致跨境资本更异常的流动。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