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证指数日内走出深“V”走势,先跌后涨,收盘上涨25.57点或0.88%,收复昨日失地。指数在2900点以上的前期密集成交套牢区附近,上行的压力明显加大,波动加剧。
春节后管理层在政策方面频繁出招超出市场预期。一方面,央行通过MLF利率的下调来引导市场利率的下行,以刺激目前疲弱的经济,且避免通过降息、降准等更为明显的宽松方式导致引发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加强;另一方面,去库存的“战役”在房地产行业首先打响,契税和营业税的双双下调为房地产需求的持续释放奠定了一定基础。
然而,市场在利好频频释放的情况下,似乎风险情绪和成交的回暖并不积极。银行间和债券市场利率在公开市场大幅净回笼背景下依旧持续走低,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目前市场风险偏好的谨慎。有市场猜测,即将在3月公布的1—2月主要经济数据下滑幅度或远超市场预期,进出口的大幅不及预期是一个信号,管理层在进行政策对冲。这种利好视为利空的现象也是熊市中后段的一种市场表现,表明市场投资者信心不足,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还在延续。
经济目前确实陷入了货币越宽松而经济越差的流动性陷阱。流动性更多的在“虚”的地方流转,而没有进入实体,导致M2和M1的同比增速持续倒挂,呈现负值。同时,1月的社融和新增信贷又创出天量。笔者对比了M2-M1差值下降至负值区间同期的上证指数表现,发现1999年10月到2000年6月、2005年12月到2007年2月上证指数在这前后都出现了上涨,涨幅分别为28.1%和148.1%。在1991年12月到1992年8月的过程中,上证指数先是从1991年12月的292.75点的低位短短5个月时间内飙涨至1234.71点,涨幅超过三倍,而后立马掉头向下。在1992年贷款同比增速8月创出新高的同时,上证指数在短短3个月内快速跌至823.27点,跌幅达到33.3%,此后上证指数继续下挫至10月的507.25点,从最高点跌去近60%。这期间M2-M1的负差值继续扩大,在1992年12月才见底。
笔者认为,目前市场的情况可以参考1991年12月到1992年8月的市场演变过程。回望2014年11月开始的市场巨幅波动,同期贷款同比增速中枢抬升,M2-M1的差值不断下降跌入负值,与当时经济下行加剧和流动性陷阱持续的情景类似。国内经济由于之前的无序扩张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企业负债端的积累已经无法持续。信贷的扩张和货币的投放一方面用于借新还旧,另一方面可能加剧股市泡沫的产生。我们认为,去产能和转型与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无法兼得,股市仍将向下寻找底部。
短期来看,市场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的积极预期下继续维持相对强势,上行趋势仍在,但60分钟MACD出现钝化。进入3月之后,市场将进入实际数据和改革转型预期的博弈中,在3000点附近多空双方将有激烈争夺。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