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周期,政府启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总需求进行逆周期调整,是凯恩斯框架下市场经济体的常见政策取向。其基本逻辑在于,通过政府的投资拉动经济总需求回到潜在增长率水平附近,防止经济恶性下跌,最终激发市场主体的投资和消费热情,将经济总需求拉入一个正向循环的轨道。
政策刺激的结果往往要看私人投资是否在经济总需求出现好转之后跟着回升。今年以来,需求端刺激占据短期主导地位,而民间私人投资持续下跌,政府逆周期调控的效用在快速下降。
1—4月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仅5.2%,反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稳定甚至小幅抬升,政府主导的投资行为逆势上行。从历年数据来看,2013年—2015年,民间投资增速一直都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但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与全社会投资分道扬镳,民间投资增速一路下滑,从2015年同期13.6%急速跌落至5.7%。民间投资增速同比大幅下跌,而2013年,民间投资增速曾经达到23.1%。
过去多年来,民间投资代表着社会资本的投资活跃度。5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权威人士观点,指出了民营企业投资大幅下降的严重问题,5月10日新华社发布国务院针对促进民间投资的专项通知。
与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不同,民间投资的利润导向非常明显。当前的情况是,民营经济分布的行业主要是传统制造业,其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缺乏长期稳步回升的机制。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只有-2.3%,在债务、产能压制下,民营企业很难看到投资回报率的持续回升。实际上,2016年全部A股(非金融)公司的投资回报率环比恶化的概率高企,今年来一季度全部A股(非金融)公司的总资产回报率仅为1.07%,是2000年以来的次低值,仅高于2002年的1.0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回报率仅为1.32%,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巨量信贷投放对国内GDP增速的拉动作用减弱,体现了投资的边际产出效率降低,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供给侧改革的强力推进,仅靠需求端刺激,很难最终拉动民间投资回升以及全社会消费率的提升。
来源: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