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周二继续走弱,收盘跌1.89%,经济数据依旧偏弱,11月出口数据不及市场预期,但也并未大幅恶化。从市场情绪指数及期指持仓情况来看,市场短期偏于谨慎,短期方向并不明朗,而市场缺乏增量资金也使得股票市场偏向于振荡,由于此前大盘跌破前期上升轨道下轨,但随后的反弹力度偏弱,短期市场延续弱势调整。
进出口数据走弱
国内经济基本面维持弱势,但并没有出现大幅恶化的迹象。11月进出口数据不及市场预期,按照美元计价,中国11月出口同比下降6.8%,预期下降5.0%,前值下降6.9%。11月进口同比下降8.7%,预期下降11.9%,前值下降18.8%。出口的大幅下滑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外围发达经济体中,除美国经济恢复较为良好外,欧洲和日本依旧面临经济衰退的威胁,外围需求减弱是出口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
内部而言,人力成本逐年增加,低端制造业与东亚国家形成竞争关系,出口竞争力逐步下滑。考虑到11月出口先导指数持续回落,未来我国出口压力依旧较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经济数据走弱,大盘下跌的空间较为有限,且走势基本偏向于区间振荡,市场短期对未来的判断分歧较大,难以出现一致预期,市场走势也会倾向于振荡。
指数分化,资金增量有限
市场短期情绪回落,投资者对股市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但市场情绪并未到极度悲观的境地。从中金所公布的总持仓数据来看,股指期货总持仓变化依然不大,虽然期指净空持仓增加,但增幅较小,表明市场缺乏方向性。此外,三大指数期货合约仍然大幅贴水现货指数,表明市场情绪仍然偏于谨慎。
在市场出现振荡的同时,相关指数的走势略显分化,但这种分化并不具有持续性。大盘蓝筹股与中小盘之间表现出“跷跷板效应”,大盘走势偏强的交易日对应中小盘走弱,而随后中小盘走势又强于大盘。同期流通A股市值却维持在40万亿元附近,表明市场短期并没有吸引增量资金进场。随着市场热点的转换使得指数表现出略显分化的走势结构,从可观测的指标来看,短期市场并没有明显增量资金入场。经历了前期的去杠杆,融资融券余额较前期已经出现了明显缩减,近期融资余额继续小幅下降,基本维持在股市大跌以后的低位,场内资金的加杠杆动力并不强,此前叫停场外收益互换也表明场外加杠杆受到严格限制。
从沪股通余额变动来看,外资的买入意愿并不强烈,除上周一出现较大幅度的买入之外,近期大部分时间沪股通余额均在130亿元附近波动。因此,资金面短期并不利于市场上行。
技术上面临调整
股指在10月触底回升以来,最高反弹至3678.27点,随后市场开始了一个多月的调整,并且这种调整短期仍然在继续。从大盘的形态来看,3620点之上属于前期持股成本较为密集的区域,继续上行的压力较大。
此前大盘跌破上升轨道下轨,市场虽然随后出现反弹,但量能明显较弱,由于短期市场信息和政策均处于真空期,市场多空较为迷茫,这一调整周期可能维持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后。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