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前几个月“股灾”中的短期急促下跌,市场较一致地认为是一场流动性危机。其中重要诱因在于对场内外配资行为的集中清理,还有投资者在市场转势后的恐慌性抛售。从目前来看,“股灾”的出现并非来自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前景的悲观。
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在流动性急促收缩以及情绪过度恐慌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错杀甚至折价。A股市场往往也会受到流动性收缩冲击后的错杀。在投资者对中国前景并不悲观的情况下,上证指数市盈率最低降至13.2倍,甚至低于自2009年以来的中枢水平。那么,对于近期市场的上涨,笔者认为更有可能是在场内外配资行为清理基本完毕,市场流动性恢复稳定后,估值重新修复的过程。毕竟基本面依然很难充分支撑市场,工业经济增长依然乏力,价格通缩压力持续,需求未见根本性好转,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尚未企稳改善。
虽然从估值的角度看市场存在些许不足,例如估值较静态,可能忽视后市业绩释放的可能,但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更多出现在个别上市公司,指数整体估值依然是相对客观衡量市场整体水平的工具。随着8月底以来的市场回稳与反弹,市场估值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截至本周二,上证指数、沪深300市盈率分别为15.58、14.04,均已超过自2009年年初以来的中枢,恢复正常水平。目前,中证500指数市盈率近55倍,创业板市盈率已超过80倍,再度处于较高水平。这表明基本面尚未改善,仅依靠估值修复推动的行情几近完成。“股灾”最重要的宝贵经验教训是市场估值不能过度脱离基本面。
笔者认为,估值修复行情完成后,未来市场很难再现最近两周指数整体抬升的现象。一方面,基本面上,资金牛可能依然存在,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快牛”很难重现。主要因为当时资金配置渠道相对有限,实体制造业回报糟糕、投资下滑、楼市下跌,因此资金大量选择配置于股市,甚至出现男女老少集体出动全民炒股的情景。但目前房地产已经摆脱低迷格局,“双创”兴起,资本有了更多配置渠道。另一方面,经历股灾后,无论监管层还是投资者已心有余悸,并经过认真反思意识到市场依然不能脱离业绩基本面。预计市场过快上涨将受到更严格的管理与控制。例如,IPO在连续几日大涨后重启,显示监管层经过“股灾”彻底反思后强化了对市场提前预调与干预。
虽然指数整体空间有限,但也并不意味着市场行情就此作罢。货币宽松与改革预期在近期仍能持续,这是维系市场行情演绎的关键推力。只不过在全面估值修复过后,后市可能逐步转变为指数维持稳定、内部结构性行情纵深发展的格局。实际上,最近几日市场运行已出现这种迹象。大盘指数振荡整理,以中小盘为主的成长股继续走高。上证50指数仍然受到8月高位2618点一线的技术压力,但创业板指数已连续上涨,突破了相同时期解套盘的限制。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