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A股各大指数碎步上涨,并站稳年线。11月股市仍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如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抑制资产泡沫”、11月的限售股解禁等,这将压制股市风险偏好的提升。不过,企业利润的回升和众多上市公司被举牌也说明股市已呈现投资价值。我们认为,虽然指数没有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但具有业绩支撑的蓝筹股和被举牌、PPP等概念股仍将活跃,从而驱动股指迎难而上,指数仍有望回到今年年初“熔断机制”前的点位。
企业利润回升
从年初至今,受益于供给侧改革驱动、商品价格上涨、PPI回升和房地产带动需求回暖等利好,企业盈利持续改善。其中,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创2014年8月来新高。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结束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自2012年3月以来首次由负转正。1—9月工业利润累计同比达到8.4%,创2014年9月以来新高。
从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A股实现盈利的上市公司共计2596家,占全部A股比例为87.88%。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利润实现增长的上市公司共计1927家,占比为65.3%,特别是钢铁、有色、煤炭等传统周期性行业盈利改善明显。上市公司利润回升,叠加上证50、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为股指底部奠定基础。
据统计,截至10月底,A股市场今年以来已发布93次举牌公告,涉及上市公司52家。仅今年三季度,就有25家上市公司被各路资本“围猎”,且今年恒大系、保险系等举牌概念股整体表现较好。暂且不说其举牌的目的是出于财务投资还是控股,但愿意拿着真金白银去举牌上市公司,本身就已说明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价值。在低利率和房地产限贷、限购的“资产荒”背景下,股市价值“洼地”凸显。
货币政策微调和限售股解禁打压风险偏好
10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谈到“资产泡沫”,将“抑制资产价格泡沫”放在了“货币政策”部分,说明货币政策的边际拐点来临。从8月开始,央行停止3个月期MLF的投放,取而代之的是6个月和12个月的MLF投放。8月底央行重启14天和28天的逆回购。加上近期传闻央行正在推进将银行的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考核,这些均表明央行去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风险的政策意图。央行通过“锁短放长”的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综合抬高市场资金使用成本,倒逼金融机构主动去杠杆,以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此外,人民币贬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利率下行的空间有限。
据统计,11月沪深两市限售股上市数量共计134.86亿股,解禁市值接近2300亿元,解禁数量、解禁市值分别较10月环比大增166.7%、143%,其解禁市值为年内第三高,仅次于6月和12月。分周数据来看,11月第一周的解禁市值最大,有1308.75亿元,数量39.98亿元。在某种程度上,解禁并不意味着马上减持,但短期会对市场心理层面造成一定影响。本周后市场限售股解禁压力将有所缓解。
此外,美国大选、意大利宪政公投及美联储议息会议等不确定性因素将持续扰动全球资本市场神经。因此,我们认为在短期风险偏好难以提升的情况下,市场难以显现普涨的单边市场行情。预计后市更多的是业绩支撑的蓝筹和PPP等概念驱动下的结构性行情,股指负重前行。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