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对基金产品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不少基金公司都在积极准备将股指期货纳入投资范围的专户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近期两家基金公司专户产品参与股指期货的消息如同“鲶鱼效应”激活了整个基金市场,笔者最近接到了多家基金公司的路演邀请,尽管和这些公司以前都有过多次沟通交流,但这次的路演各公司十分重视,基本上所有后台部门涉及人员都有参加。
随着相关制度和规程的不断完善,申请程序相对简单的基金专户产品已成为基金公司参与股指期货的敲门砖。基金参与股指期货将在短时间内出现由专户发展带来的第一个高峰,同时笔者认为监管层将来很有可能依据专户参与股指期货运作的好坏来决定该基金公司将来公募参与股指期货的进程。
不论是公募基金还是专户产品,最终目标都是要为投资者提供超过大盘的收益,投资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阶段基金公司内熟悉期货交易的人才储备十分欠缺。毕竟过去基金公司不允许参与期货市场,期货品种的特性、交易技巧和研究方法对于大部分基金工作人员来说尚属陌生,如套利交易、套期保值等。国内基金经理大部分不熟悉国内期货市场的交易制度、交易规则,较难把握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期货交易中十分关键的环节。
随之带来的就是各基金公司所设计的专户参与股指期货的产品严重同质化,产品设计上与原有产品差别不大,基本的策略都是筛选出一些好股票,在市场上涨时慎用或不用对冲工具,而在市场下跌时由于所选股票抗跌同时加上使用股指期货对冲掉下跌所带来的损失从而获得α收益,各基金公司的产品之间缺乏明显差异性;不少基金专户产品以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套利为投资策略,而目前市场实际的情况是套利机会并不是很多,加上目前融资融券的条件尚不成熟,可融的券数量有限,即只有在正向套利机会出现的时候才能操作,而反向套利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套利的操作被进一步压缩;再者,中金所至今也未公布套利的申请流程也不接受套利的业务申请,所以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套利操作更像是雾里看花。跨期套利也由于远期月份成交不活跃,有可能导致单腿交易或价差不理想而存在较大难度。
基金专户业务推出至今刚好一年,从统计数据来看近一半的产品都是亏损的,投资者对此颇有怨言,毕竟当初是冲着公募的风险控制以及可以获得私募的绝对收益而去的。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当初由于公募竞争激烈,为了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公司跑马圈地短期内大量推出专户产品,大部分公司准备都不足。更重要的是,现在很多公司基金经理都严重不足,一个基金经理掌管着几只基金产品的情况比比皆是,专户产品也是同样的情况。而基金经理对股指期货这一全新投资工具的掌握以及使用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作为期货业内人士,笔者期望的是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对冲的工具,能够为国内的股票市场以及投资者带来革命性的改变,成为将来投资组合的“热点”,而不是作为营销策略吸引客户参与的“卖点”。
转自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