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金融产品
中国票据市场:信贷规模隐身的“黑洞”
发布时间:2011-07-25 07:37:58

中国收紧流动性,给银行套上信贷规模的"紧箍咒".怎样在这个信贷数字上变魔术?乱象丛生的票据市场成为信贷规模凭空消失的"黑洞".

道理很简单.商业银行做出一笔10亿元人民币的票据贴现业务,相当于向市场提供了10亿元的流动性,这时仍算是银行的信贷规模.
奥妙在後面.商业银行之後以先卖断再回购的方式,将票据转给交易对手农村信用社,从而成功将信贷规模从自身报表中消除;而对手方的农信社则借其独有的会计核算漏洞优势,将占用信贷规模的票据转贴(买断)与不占规模的票据回购混在一起核算,也避开了信贷规模.
一边是商业银行在与农信社交易後,将这部分贴现票据剔除出信贷;一边是农信社接手後将其与回购放在非贷款类科目,也成功规避了纳入信贷规模.本应计入信贷报表的10亿元,就这样消失于无形.
在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享受着这些票据业务带来利差收益的同时,这部分流动性绕过监管部门统计的信贷规模,悄然向市场提供了资金.
神秘消失的票据贴现有多少?央行对票据的统计数据或可提供一些线索.
截至2010年末,纳入银行统计口径的商业汇票签发馀额达到5.6万亿元人民币,而贴现馀额仅1.48万亿元,两者之差高达4.12万亿元.而2009年年末上述两者之差仅不足2万亿,一年之间差额倍增.
"票据签发量和贴现量之间4万亿元的差额,有很大一部分通过机构间的回购交易规避掉了(信贷)规模",华东一银行票据业务人士说.
自上月起,本地媒体陆续爆出河南等地农信社,利用会计漏洞,通过票据买卖帮助商业银行腾挪贷款规模.
充斥着"逃规模"、违规理财、伪造票据等词汇的票据市场乱象,终于引得监管层强硬出手.银监会一纸禁令,责令票据业务违规严重的金融机构停办相关票据业务,监管力度明显升级.
路透7月初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国银监会已下发通知,全面开展票据业务检查,重点检查金融机构是否通过票据贴现逃避信贷规模等,并严禁从事或参与以规避信贷规模为目的的票据买卖行为.
此外,还将重点检查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与执行的规范性,银行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贴现资金流向的合规性等.
**拨开"乱象"迷雾**
银监会近来开展的检查风暴,表面看是对票据市场进行规范化,但实际上直指规范信贷管理.
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33万亿元,属于银行表外信贷,未受信贷调控.
上海一股份制银行交易员指出,查票据"实际上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信贷规模的问题."
传统贷款的交易方式相对单一,在规模上做手脚不容易.而票据业务因灵活性和衍生产品支持,更容易出现鉆政策缝子或违规的情况.
特别是前期监管层对表外贷款寻根问底,银行不得不勒紧了信贷的口袋.这使得农信社违规提供的"逃规模"渠道,更加受到市场欢迎.
除了农信社借会计核算漏洞为其他机构逃避信贷监管外,近年来势头强劲的理财产品亦被广泛使用.
上海一从事理财业务的交易员透露,比如说某分行办理的票据贴现业务,占据了信贷规模.那麽总行会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去买,这样分行就可以销掉这部分信贷规模.
该交易员并称,按规定理财产品不能直接投向信贷类资产,而票据转贴按严格意义上说,是属于信贷类的,因此理财产品会以回购等名目进行,将资产转入表外.针对理财产品不能投向本行资产的规定,不同银行之间相互购买对方资产规避较多."没说不可以互相投,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不过随着6月以来银监会对票据理财产品监管力度的加强,票据理财产品发行明显不如以前.她表示,"我们可能要考虑与信托公司合作,投资主体和信托公司签订合同,他们再来买银行的票据产品."
实际上,较之曾一度给银行带来大量坏帐的信贷业务,票据业务的坏帐率并不高,甚至低得惊人,却总是因为带有"诈骗"性质而掀起轩然大波.今年年初齐鲁银行身陷伪造金融票证案一事,除了给城商行扩张之路敲响一记警钟外,其票据业务亦因信用危机而受损明显.

 

【路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