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整体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我们预计,沪港通将成为一个锚定参照,为A股市场融入国际金融体系提供参照坐标,推进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在参与这个主题的过程中,建议从特色稀缺、蓝筹、国际背景股三条主线来布局沪港通带来的投资机遇。
短期影响有限 长期影响深远
与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在投资者结构上是一个机构占主导的市场,尤其是外资机构投资者占比很大,国际资金配置需求强烈。在市场结构上,是一个股票交易为主的市场,但衍生品种类多,交易手法更加齐全。从上市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都为中资股,并且小股票数目虽然比较多,但壳价值较小。
由于机构是主要的交易者,外资机构占比大,交易制度更加灵活,退市制度上市制度更完善,与国际市场连续更紧密等特点,香港股市的投资风格更类似于欧美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拥有更加重视企业盈利且长期持有、着重在资产组合中反映中国经济基本面、更加重视价值而非成长等特点。
在现公布的政策中,我们发现从标的上来讲,总体标的覆盖较全,但A股可投资标的比港股更为分散,行业更为多。双方都有一些各有特殊的投资标的,例如A股中的白酒、中药、军工、电力等标的,港股中的博彩娱乐等标的。从额度来说,沪港通额度与QFII和RQFII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对单个投资者设立限度,而是从总量上设立。从具体额度上来说,沪港通总额度约A股总市值的1%,从日均额度来说,假设额度使用充分,香港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大概在105亿元,大陆流入香港资金大概130亿元,预计一个交易日最多能净流入A股的资金大概在25亿元。投资者中,国内允许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而香港允许香港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并且港股的投资者只能监管到开户券商,而无法监管到个人。
短期来看,沪港通在资金面的影响有限。因为总额度制度有一定的限制,再者,对于内地投资者,香港市场将会更具有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出现资金净流出,而非市场上所期盼的“解放军”。
如果站在纵向的时间维度,A股的整体估值体系正在发生变化。A股目前的估值体系正在系统的下台阶,这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变化导致。在纵向对比上,A股的估值体系最终会因为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速的调整而趋势性的下移。而站在横向对比的角度上,沪港通将是A股市场估值体系横行调整的重要催化剂。也就是说沪港通将加速A股投资理念的多元化与A股估值体系的国际化市场化。
市场配置沿三条主线
我们建议从特色稀缺、蓝筹、国际背景股三条主线来布局沪港通带来的投资机遇。
一是找特色稀缺标的。在A股市场上如白酒、中药、能源装备、军工等。在港股市场上如博彩等。这一类溢价的产生更多是由于制度本身,所以差异被短期拉平的可能性就越小。
二是配置A股低估值蓝筹。我们认为,由于配置的目的不同,国际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很难随着中国市场的偏好而改变,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企稳复苏的前提下,对应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一些大蓝筹在目前这个价位有一定的配置价值。我们注意到,今年7月以来,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释放货币的次数越来越频繁,量也在逐步增大。在欧美股市没有明显下跌趋势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或许可以解释为外资对中国市场和港股市场的看好。而目前溢价收窄比较快的石化板块、房地产板块和电力设备板块也印证了我们的观点。我们目前推荐A股较H股存在较大折价的海螺水泥(行情,问诊)、潍柴动力(行情,问诊)、中国平安(行情,问诊)、中国人寿(行情,问诊)、青岛啤酒(行情,问诊)等绩优蓝筹股,这些标的交易性机会或许更为明显。
三是买国际背景股。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买国际背景股将成为分散中国经济可能风险的一个途径。随着沪港通力度加大,以及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将逐步通过香港加大对海外资产的配置权重。投资者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优质公司进行配置。主要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在香港上市的优质大陆公司或以内地为主要经营区域的优质公司,如腾讯、港交所、新鸿基、中国移动、恒安国际、合生元等;二是在香港上市的全球化或以亚太区域为要经营地的优质公司,如渣打、汇丰、保诚、太古、和黄。
另外,针对沪港通实施后,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的A、H股公司折溢价趋势性收窄的特征,可以考虑定制专项对冲产品。产品以流动性强、业绩和估值相对稳定的蓝筹公司A、H股为对象,采取多、空双向操作,当A、H股价格偏离合理区间时,做多折价股、放空溢价股,以实现套利。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