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金融产品
流动性保持宽松 市场进入震荡期
发布时间:2014-09-22 08:48:35

          反弹逻辑未打破

中国证券报:本周沪深两市波动幅度加剧,周二沪指更是放量下破2300点,这是否意味着强势格局将被打破?本轮反弹是否就此结束?

周旭:大盘在短短一两个月之内上行300余点,累积不少获利盘,且2350点至2450点一线作为近3年以来震荡区间的上轨,心理压力难以避免。不过助推本轮反弹的改革与转型预期目前尚未有根本转变迹象,意味着市场风险偏好度仍较高,虽然短期经济数据不佳,但政策托底预期不改,新经济常态下,只要短期不出现经济硬着陆,大盘就没有太大的系统性风险,短期数据的好坏也不足以撼动反弹的根本基调。大盘在此区域放出5000亿元的接近历史天量的量能,表明多空分歧加剧,而周二的大跌也改变了此前大盘的上涨节奏,由逼空式反弹步入震荡整固期,在构筑新的平台之后,个股有望继续活跃。

魏颖捷:近期的调整属于连续上涨后的内生性调整,上涨的驱动逻辑并未打破。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是资本市场定位提升、改革红利和市场结构重构,经济改善、沪港通等外部因素充当了催化剂。8月经济数据创出新低主要集中于工业等传统行业,而这些行业恰恰是未来去杠杆和资源配置弱化领域,上述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持续降低,反映到A股上,占两市权重约60%的传统行业公司股价将持续受压,而受益于新周期、新常态的行业会持续活跃,去年的TMT、今年的军工行业就是典型写照。从未来一两个月来看,市场有一定整固调整压力,毕竟许多题材和概念板块近两个月涨幅已经超过30%。从市场结构来看,即使指数出现一定调整压力,也无碍结构性机会的发散,本轮反弹的周期或超预期。

陈建华:周二市场的放量下跌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场内资金对短期市场分歧增大,且相当一部分资金选择了结离场,或许意味着沪深两市自7月下旬以来的强势格局将暂告一段,但并不能就此得出本轮反弹结束的结论。尽管来自实体层面的影响不容忽视,但由于本轮市场的上行主要受资金面因素推动,在资金面未有明显紧缩迹象的情况下,对后期市场整体趋势无需过于悲观。后市较宽松的资金面以及管理层稳增长政策将对沪深两市形成支撑,并有效降低两市面临的系统性风险。

资金驱动特征显现

中国证券报:9月初的逼空式上涨主要源于资金的推动,后市资金面是逐步趋紧还是略有宽松,对A股影响又将如何?

周旭:增量资金入场是这波反弹行情的主要刺激因素,而政策托底、改革加速、转型预期强化等因素,是资金入场的非常重要的内在逻辑。因此,判断资金面的变化,一方面要判断总体市场流动性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则要判断A股市场赚钱效应能否进一步延续,反弹的内在逻辑有无根本性变化。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继续引领资金利率下行的趋势依然延续,18日央行再次下调14天正回购利率20bp3.5%,与此同时,央行给五大行的SLF确认,利率3.7%,低于市场利率4.6%,这意味着央行的确在利用已建立的利率走廊体系不断下调资金利率,降息周期其实已经来临,这将使得国开城投等无风险利率的下降趋势继续延续,而居民房贷等低风险利率也有望下降。这一方面有利于政策托底预期的进一步强化,减缓市场对于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另一方面也保证资金面总体依然较为宽松。

魏颖捷:这轮逼空式上涨的资金面驱动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增量资金的介入,以海外资金申购指数ETF为代表;另一块是无风险利率下降和风险偏好上升带来的存量资金配置风格转换。两者在盘面上体现为交易量的持续放大。本周二沪市出现本论反弹天量2376亿元,为2011年以来最高。从量能规律来看,八九月量能呈逐级放大状态,相比脉冲型放量,3季度以来量能逐级温和放大说明行情的持续性将优于2012年底的反弹。资金环境方面,应该还是总量平衡,联系到4季度美联储加息时点存在资本回流压力、近两月新增外汇占款减少等因素,货币政策适当放松的概率依然不小,对于A股而言处于中性略多的状态。

从广义指标来看,M2/总市值的比例约为4.5,即使没有总量宽松,只要存量配置有所转型,A股依然能够体现资金驱动特征。从目前来看,作为近两年资金黑洞的地产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出现增速拐点,未来对于资金的吸纳效应将逐步弱化,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权益类资产在未来两三年都将受益于存量资金的配置转移,目前只是处于该趋势的初期。

陈建华: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我认为后期A股市场资金面预计仍将维持偏宽松格局。一方面就国内情况看,在实体经济再度走弱的背景下,管理层进一步调整货币政策是大概率事件。事实上这种迹象已开始出现,周四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100亿14天正回购操作时下调利率至3.50%,低于之前的3.70%,同样释放出较为明显的货币宽松信号。另一方面,就国际因素看,在沪港通实施的背景下,其带来的增量资金配置A股同样有助于市场流动性的改善,而最新的美联储会议再次强调保持低利率的必要性,进一步推迟了市场对其加息的预期。总的看,后期场内资金面仍有望维持宽松格局。偏宽松的资金环境显然利于沪深两市向上拓展空间,尤其央行主导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带来的全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将有助于沪深两市整体估值的提升。

控制仓位 把握主题投资

中国证券报:从当前的市场格局来看,投资者应如何操作?是持币等待还是逢低介入?重点配置哪些品种?

周旭:建议紧抓两条主线择优配置。一是继续紧抓改革主线。目前改革进程不断深化,军工、国企、土改、新型城镇化等不断推进,而上海自贸区成立即将迎来周年,预计相关成熟经验将不断推广,继续助推相关主题个股机会;二是把握转型大环境下的优质成长股机会。尽管宏观经济数据不断走弱,但医药、信息、娱乐、服务等新兴产业依然保持较高景气度,而进入三四季度后,遭受高估值困扰的优质成长股也逐渐进入到估值切换阶段,建议继续关注生物医药、环保、信息服务等板块中的优质个股机会。

魏颖捷:考虑到四季度很难复制三季度单边上行趋势,因此配置上建议以强势板块和热门题材的二次拉高以及消费等弱周期板块的估值提升为主。第一个配置方向,主要集中于军工、信息安全、移动支付、3C产业链等热门题材的回落机会,由于上述行业是转型红利受益的最前沿,中期业绩和成长性难以得到证伪,因此会有反复活跃的机会,经过调整后仍有二次拉高的机会;第二个配置方向主要是季节性特点,往往消费类品种,尤其是生物医药在4季度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更大,经过近一年的低迷,生物医药对于医改降价等利空已经充分消化,加上老龄化题材催化剂,在震荡市往往更容易逆势上涨。

陈建华:后期A股预计将呈现反复整理格局,短期沪深两市面临的系统性风险有限,因此操作上我们认为投资者更多的应以控制仓位为主,不盲目悲观但也不过于乐观,在市场整理过程中逢低积极介入,自下而上把握市场结构性投资机会。

配置方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把握。一方面,关注政策改革受益板块,当前国内各领域改革进一步推进,A股市场上相关个股表现活跃,后期我们认为这种格局仍有望延续,政策因素将依然是此类个股走强的催化剂,重点关注国企改革、区域概念;另一方面,关注本轮行情的滞涨板块可能出现的补涨机会。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