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金融产品
中国投行业中外联姻蜜月期重在磨合
发布时间:2011-06-29 08:53:47

中国投行业目前正步入中外联姻的蜜月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合资投行开业,那些名声显赫的国际投行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在全球最大资本市场之一的中国迅速崛起的锦绣前程.

不过这也只是愿景而己.中方夥伴实力相对薄弱,令这些合资投行先天不足;而本土证券市场创新监管较严,外资投行的创新优势似难有用武之地,再加上中外双方磨合面临挑战多多,使得合资投行难以摆脱"慢热型"的发展惯例.
"合资券商投行业务近阶段要有大的发展,相当困难,"中信建投行业分析师魏涛指出,在企业文化、资源整合及股东关系处理等方面,对合资夥伴的挑战还是挺大的.
长期关注国际投行中国策略的安永中国业务拓展部副总监袁铭良亦表示,国内证券市场本来非市场化因素较多,合资投行即使投入很多时间和资源,短期内亦不见得有效.
不过他认为,对于全球化业务布局的中国企业,无论是海外并购还是返回A股上市,合资投行相对国内竞争对手,还是拥有一定优势的.
数年前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投行,如高盛、瑞信、瑞银,德意志银行等,其合资企业基本上以投行业务为主.但面对去年融资规模已逾1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资本市场,大多数合资投行仍位居国内二线位置.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去年国内股票及债券承销额排名中,仅瑞银证券跻身前10位,瑞信方正、高盛高华分列第17位和19位;而在股票承销单项排名中,瑞银证券排名仅第17位,其馀合资券商更为靠後.
摩根大通的合资券商--一创摩根周二宣布获批开展业务.此前,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合资投行亦陆续宣布成立,而花旗最近也宣布拟与东方证券建立合资公司.目前全球大型投行中,还有美银美林、巴克莱及麦格理等尚未成立中国合资券商.
**外资"阳谋"**
在中国搭建完整的业务平台,已成为多数国际投行成立合资证券公司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
"我们希望能在政策许可下搭建最完整的业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CEO)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孙玮表示,目前公司在中国已拥有银行、信托、基金、证券等业务牌照.
RBS亚太区行政总裁麦高铭则形象地比喻,"我们已有一个漂亮的农场,接下来需要做的是耕耘,播种,让庄稼成长,之後就是收获了."
当然,国内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以及渐行渐近的国际板,亦给外资投行带来一些业务憧憬.麦高铭明确指出,"对于RBS及其合资投行华英证券而言,国际板将是一个相当大的业务机会."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5月曾表示,将继续积极推进国际板建设,其推出时间渐近.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国际板或面世在即.[ID:nCN1053106]而汇丰控股、可口可乐、东亚银行等跨国公司和中国移动等红筹企业均已表示有意在国际板上市.
上海一家外资券商分析师亦表示,若国际板顺利推出及海外公司陆续登陆,外资券商及合资投行肯定会在研究及投行等业务上略占优势,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届时巨额的融资量可能令合资投行吃不了"独食",本土大投行亦会参与分销.
**中外股东磨合困难**
国际投行意在长远,那中方夥伴是否耐得住寂寞?昔日,长江证券与巴黎百富勤的合资投行,最终以长江证券回购外方股权并解散而告终,主要原因是双方诉求不同.
"当时BNP希望借合资投行发现项目,并拿到香港上市,国内只能拿承揽费,承销保荐大头归BNP,"长江证券一位高管回忆道,中方的初衷是想借助外方夥伴寻找一些业务机会.股东双方的出发点不同,令之後的合作相当困难.
投中集团分析师万格指出,国际投行将会带来一些海外客户、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亦会带来一些新的理念.但是如何与中方夥伴的优势恰当地结合起来,决定了合资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
"背景不同,专长业务不同,规划方向、服务理念亦不同,双方将如何协调.按中国法律,本土券商占大股,拥有决策权,外方能否接受?"她坦言,即使今後国际板推出,合资投行有了一定优势,但这只是契机,并不能说可以立即打翻身仗.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境外股东在合资券商中的持股比例或拥有权益比例,累计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袁铭良认为,合资投行中国业务的成功要素包括,具有全球领先地位和规模优势的外方股东、具有相当实力和深厚政府关系的国内股东、外方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及持续投入、合资双方目标一致和分工明确、对本地人才和专业人士的充分授权以及合适的市场进入时机等六个方面.
1995年成立的中金公司,目前已发展成国内顶尖投行,其成功似乎也验证了上述要素.当年外方股东摩根士丹利的持续投入资源,中方股东建银国际的深厚背景和政府支持,以及中国大型企业纷纷改制上市,天时地利人和最终促成了中金的成功.
"中金公司是一个特例,之後估计不太会有这种发展捷径可走了,"一位国内券商人士感叹道.

【路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