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每日简报
国内要闻
1、中国央行官员:中国将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周一(3月19日)表示,如果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顺利,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升值趋势。
同时中国央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宇周一表示,中国将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王宇指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国际贸易和收支方面的影响将更为突出。她还称,中国将继续朝着利率市场化方向努力,这将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2、资金面再趋紧,中国央行料两月内降存准
周一(3月19日)有报道称,中国央行2月下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辅以适度的公开市场操作后,银行间资金面经历了长达近一个月的宽松期;然而随着4、5月企业缴税、分红等事务的到来,资金面收紧压力逐渐累积,中国央行或选择在未来两个月内再次降准。
中国央行2月24日执行年内第一次降准,当时一次性释放流动性近4000亿元,此次降准后公开市场无反向收紧,而是继续实施以短期正回购为主的温和操作,1年期央票连续十二周暂停,其间不乏逆回购的多次展期。
3、中国商务部部长:中国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进口第一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上周日(3月18日)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国及国际上最大的市场。新兴国家应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作为内部均衡增长的基本立足点。
陈德铭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建议,各国确保非均衡增长的可控性,相关国家以开放的包容的心态对待新兴国家的崛起,共同努力开放市场和扩大本国消费。陈德铭认为,中国最近几年每年国内生产的商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6%乃至18%,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4、IMF主席:若实施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或称全球储备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拉加德周日(3月18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降至3%以下是一项重要进展。并表示,她有信心,中国的政策将继续促进这一好的发展。
拉加德认为,中国领导人侧重经济增长和扩大内需的做法是正确的。她认为如果采取适当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构性调整,人民币可能成为全球储备货币。
国际要闻
5、消息:料德国2012年新增净借款规模将扩大至348亿欧元
周一(3月19日)消息,据德国政府官员透露,德国预计2012年新增净借款规模将扩大,主要受到提前向欧元区永久性救助基金进行支付的影响。
上述官员在概述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制定2013年联邦预算框架时表示,2012年的新增净借款规模将扩大至348亿欧元,高于此前计划的261亿欧元。这主要是因为德国2012年向欧洲稳定机制(ESM)支付了87亿欧元资金。官员们认为,德国仍预计将提前两年于2014年实现债务限制目标。
6、PIMCO执行长:料葡萄牙将成为下一个遇困的欧元区国家
据德国媒体上周日(3月18日)报道,债券基金巨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长、共同投资长埃里安预计,葡萄牙将成为下一个遇困的欧元区国家。
埃里安称,葡萄牙“很不幸”,将在2012年年底前会成为下一个希腊。埃里安指出,葡萄牙的第一笔援助资金不够用,将促使该国向欧盟(EU)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援更多银弹。埃里安还预计,如果成员国“最终采取主动”,那么欧元区将会迅速摆脱危机。
7、穆迪:美联储压力测试对银行业有利
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周一(3月19日)称,美联储针对金融机构的新一轮压力测试对美国银行业信誉度有好处,因为其将阻止银行派发过多股息。
穆迪称,压力测试结果一经公布,立即有许多银行发布关于提高派息和回购股票的声明,说明银行渴望向股东返还资本;不过,美联储对维持压力测试情景下最低资本比率的要求使银行业资本返还规模无法达到危机前的水平。穆迪还表示,美联储压力测试结果与穆迪的预期大体一致。
8、IMF副主席:全球增长放缓情况有所好转,但下行风险仍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主席朱民周一(3月19日)表示,全球增长放缓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下行风险。
朱民认为,全球经济互联性加大,全球金融市场依然脆弱,仍需关注全球通货膨胀风险。美国经济已经回暖,民众信心有所改善;但欧洲金融市场依然很脆弱,欧洲需要实施结构性改革。当前的挑战是在去杠杆化环境中创造强劲的增长。美国经济数据看似大有改善。朱民指出,新兴市场增长依然强劲,但弱于预期,主要受当地政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