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国内部分电解铝主产区下调电价之后,沪铝曾一度下挫至15000元/吨下方,电解铝成本支撑特性曾一度出现动摇。自7月初至今,电解铝价格从15700元/吨附近回落至15400元/吨,跌幅仅为2%,电解铝成本因素再度成为铝市的救命稻草。进入8月份消费淡季,成本和基本面弱化的博弈还会持续,但价格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生产成本苦苦支撑
电解铝生产成本并不能成为推动铝价上涨的动力,但是它对于价格下行会产生阻力。目前国内市场铝平均生产成本已经高于现货电解铝的价格。根据计算,最新的电解铝成本在15730元/吨,这就意味着国内吨铝的亏损幅度近300元/吨。一般来说,当吨铝的亏损幅度在500—1000元/吨,电解铝的停产效应将会得到释放,特别是对于那些位于边际生产成本高位的铝企业来说,迫于经营亏损以及资金运作的压力不得不进行产能的削减甚至是完全停产。
从电解铝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来看,当发生亏损时,并不会立马采取减产的措施。一是源于企业本身的运作需求,考虑到要支付员工工资和福利、房屋的租金等固定支出,企业并不会贸然做出停产的举动。二是电解铝的生产原料一般是以长单形式供货,铝企业通过减少采购或者施压长单采购价格可以缓解部分成本压力。三是考虑到电解铝停产后重启的高昂费用,一般企业会尽量选择以时间换空间的亏损运作方式进行生产。四是随着国内电解铝产业链的发展,目前许多电解铝企业已经完成了从上游到下游的布局,电解铝的生产亏损可以进行有效的传导。总体来看,在电解铝亏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前,生产成本对于电解铝价格的支撑作用仍然存在,价格下行压力越大,这种作用发挥的越强烈。
消费淡季效应明显
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7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43.71万辆和137.94万辆,环比6月分别减少9.42万辆和19.81万辆,其中汽车销售量环比大幅减少12.56%,消费淡季效应非常明显。除汽车消费疲软外,家用电器产量以及商品房市场的开工情况均不乐观,铝材企业的库存水平继续保持平稳或者小幅攀升,对电解铝的需求量出现了放缓。
在全球经济普遍面临下行的背景下,国内电解铝市场仍然饱受消费淡季的“煎熬”,电解铝市场供应过剩的压力凸显。我国电解铝企业自年初以来一直持续亏损,许多企业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铝价成本因素还在苦苦支撑。后期笔者认为铝价仍旧面临进一步的下行压力,短期而言15200—15500元/吨成为振荡的主区间。
进入三季度以来,基本金属维持宽幅振荡走势,相比国际油价以及农产品期货的剧烈波动,铜、锌等主要品种表现温和,面对宏观面的不确定性以及有待改善的基本面,滞涨将继续成为8月份基本金属的主旋律。
欧洲救市措施待落地
近期,外围市场情绪短暂好转,虽然8月上旬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均没有立即出台实际的救市措施,但市场仍对宽松预期充满期待,特别是等待欧洲央行购买政府债券的行动。受此影响,欧元区暂时出现偏暖的氛围。事实上,欧洲央行承诺的购买国家债券并不是救助,而是附带严格条件,然而欧洲央行称此项计划将是“大规模和可持续的”,这无疑起到压低西班牙和意大利高企的国债收益率的作用,但如果欧洲央行迟迟没有行动,后期市场或担忧再起。此外,未来9月份是重要的时间窗口,德国对于ESM的裁决以及欧盟对于西班牙和希腊的审计结果都将出现在9月份,能否有实质性进展值得关注。
国内经济数据忧多喜少
国内7月份CPI同比增长1.8%,正式进入“1”时代。目前市场对全年CPI同比是否触底仍有争议,预计未来几个月CPI同比涨幅仍将处在低位。此外,7月份PPI同比下降2.9%,降幅较上月继续扩大0.8个百分点,PPI降幅扩大表明工业盈利仍在加速下滑,“经济自主收缩”的状态仍在延续。另外,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煤炭、水泥、有色、钢铁等大权重工业生产均处于低迷状态,7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2.1%,其中因天气炎热导致的居民用电增加的因素占比较大,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上半年持平,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进一步下滑,基本金属消费黯淡情况难改,而7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仅增长1%,进口同比增长4.7%,贸易顺差大幅收窄,进一步反映中国实体经济面临更多挑战。
基本金属短期振荡难改
全球经济依然疲软,市场对各国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不断升温,而国内随着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降准降息步入敏感的窗口期。目前除铜以外的基本金属多数已切入成本区,贸易商观望情绪加重,消息面对基本金属价格的冲击有限,基本金属振荡格局将难改。预计本周沪铜波动在54000—55500元/吨附近,沪锌在14500—14800元/吨附近。建议激进的投资者高抛低吸为主,一般投资者观望为宜。
转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