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需求放缓,令伦铜跌跌不休。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由于需求持续下降,目前已有部分中国生产的铜开始出口。截至10月29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价格已录得“八连跌”。
业内人士担忧,本轮铜价下跌与2008年伦铜连续下跌有一定相似之处。两次连续下跌的背景都是全球经济较为疲弱,LME铜库存都经过一轮减少后开始增加,铜市后期在全球经济增长忧虑和中国需求下降的压力下可能持续走弱。
中国需求疲弱
中国是全球最大铜消费国,约占全球需求的40%。中国需求下降,以及当前投资者对包括欧债危机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铜价下降可谓必然。
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基准铜合约10月29日收于每吨7699美元,相比上周五收盘价有1.5%的跌幅,已经跌至7周来的低点。
尽管当前铜价相对其他金属来看,仍处在高位,但其疲弱态势也令市场人心惶惶。招商期货分析师卓桂秋表示,当前国内铜市正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铜精矿供应充足,废铜供应改善,精铜库存攀升,出口扩大,铜产业链中上游呈现一片供应充足的景象,而中国需求减缓导致了铜价在一定区间震荡,铜市积弱难返。
卓桂秋分析,年初以来精铜进口十分强劲,精铜供应增速始终高于铜材加工量增速,这暗示,精铜市场供大于求,供大于求的结果导致库存增加和出口溢出效应。
海关数据显示,2012 年1-9月中国精铜出口累计21.5万吨,同比增长39.8%,仅次于2006年同期创造的22.8万吨的高位。近期,中国最大铜生产商江西铜业(600362)表示,计划明年减少国内销售并增加出口。
令市场担忧的是,淡季来临,下游需求难有增长。数据显示,接近今年年度计划40%的电网投资将在四季度完成,但这与去年四季度基本相当,预计拉动铜消费作用有限。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金九银十”进入尾声,四季度是建筑的传统淡季,新开工面积可能持续低迷,预计年内家电生产难有增长。
库存还在上升
卓桂秋表示,上海精铜到岸升水和LME新加坡仓库升水下滑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数据显示,上海精铜到岸升水从7月的85美元/吨一路下滑至目前的47.5美元/吨,而新加坡仓库升水从6月下旬的60美元/吨一路降至目前的25美元/吨。
压低铜价的另一重要因素表现为库存压力较大。新湖期货高级分析师廉正表示,由于2012~2015年铜矿供应因罢工及天气因素消退和新矿投产增速将会大幅提高到4%~6%,而全球铜消费速度则可能维持在2%附近,铜供应过剩压力渐显。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库存高企压力也日益推出。
据统计,目前保税区铜库存高达65-70万吨,刷新历史最高水平,而上期所铜库存也在19万吨左右,接近历史高位。另外,LME铜库存近两日也明显增加,10月29日,LME铜库存单日增加2万多吨,也凸显全球消费疲弱态势。
2008年行情料不会再现
即便中国铜需求减缓,库存压力难解,全球铜市料不会出现2008年的大熊市行情。分析人士称,本轮下跌可能难以呈现上轮那样单边长期的持续下行,而出现震荡阶梯式下行概率更大。
廉正表示,本轮铜价下跌与2008年伦铜连续下跌有一定相似之处,两次连续下跌的背景都是全球经济较为疲弱,LME铜库存都经过一轮减少后开始增加。
但不同之处更加明显,廉正说,2008年连续下跌时值次贷危机刚刚爆发,中国货币政策正处在最紧的时候;本次下跌正值全球主要经济体总体货币极大宽松,但货币政策效果逐步消退,且财政刺激政策因前一轮危机救助使用过度也无空间。
对此,华闻期货分析师杨广喜也表示,2008年是美国发生由“两房”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美国实体经济仍比较好,在全球各国尤其是中国进行货币宽松刺激政策后,能够较快恢复,属于“急症”。这次是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从去年开始,持续时间较长。并且短期仍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此次虽有一些经济刺激政策,但力度都要小的多,尤其是中国主要放在结构调整上,并没有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属于“慢性症”。
杨广喜预计,就铜的需求而言,中国因素并没有大幅起色,铜价本身回落是个缓慢过程,未来几年仍面临供应过剩。
转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