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球铜矿依旧处于产出高峰期,这点从居高不下的铜精矿加工费可以看出。需求端,前三季度基建和地产对铜的消费大幅拉动,实际消费需求超过年初的预估。由于供应端也在增加,需求超预期表现只是让过剩量缩减,但难以改变铜市过剩的大格局。由于消费提前透支,配合供应的较快增长,年底过剩量可能会增加。
10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再度大幅贬值,这驱动国内大宗商品掀起新一轮普涨的浪潮。不过,铜价在此轮商品狂欢中涨幅落后。这也体现出在高收益“资产荒”背景下,铜的金融属性被商品属性压制,铜供需基本面弱势的特征明显。
展望11月和12月,笔者认为供应端大多数铜冶炼厂基本上完成检修计划之后,精炼铜的供应将保持较高增速。需求端,由于前三季度政策刺激导致提前透支,叠加季节性淡季因素,预计铜价易跌难涨。
供应端保持较快增长
从精炼铜产量来看,10月中国精炼铜产量有望加快增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国内主要冶炼厂年内检修基本完成,四季度并没有检修计划。二是山东恒邦股份(11.82 -1.34%,买入)12万吨扩建项目9月虽有成品流出,但产量还处于缓慢提升阶段,预计10月产量会加快流出。三是一些铜冶炼企业将提产或者新增产能投产。提产的企业有赤峰云铜、张家港铜业、宁波金田冶炼,新增产能投产的企业有南国铜业电解铜一期项目、河南中原黄金冶炼电解铜二期项目。
铜精矿加工费高企也使得铜冶炼企业没有减产的理由。数据显示,截至10月21日,进口30%铜精矿现货加工费(TC)在102—107美元/吨,处于2003年以来相对历史高位,该费用去年同期为100—105美元/吨。按照中国铜冶炼企业成本测算,铜精矿加工费(TC)高于75美元/吨,大多数冶炼企业就有利可图。虽然铜价可能不及很多冶炼厂的预期,但是加工费可以保障粗炼的利润。铜冶炼生产粗铜较多,这部分供应压力未来可能会传导至精铜块。
铜矿方面,由于新增产能投产,如五矿的邦巴斯铜矿在2016年1月正式产铜以及秘鲁其他铜矿的增产,使得2016年前三季度铜矿产出保持4.5%左右的增长。此外,由于2016年全球经济低迷,主要铜矿不断压缩成本,意外使得铜矿运营干扰率大幅下降,并没有出现时间较长的罢工事件。
从显性库存来看,10月全球铜显性库存较9月略微下降,但是较去年同期还是有所增长,增加26318吨。考虑到保税区铜库存,全球铜库存比去年同期要高。这也是2016年至今,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反弹,但铜价反弹力度最弱的主因。截至10月21日的2016年上海保税区铜库存均值高于去年同期,尤其下半年50万吨的均值高于去年同期40万吨的均值。
政策刺激消费,需求透支
回顾前三季度,在基建和地产双驱动下,中国铜消费总体表现好于年初预期和去年同期。从终端行业产品产出来看,包括电力设备、汽车和空调产量都超乎预期。
不过,笔者认为政策刺激对下游消费的拉动属于提前透支,只是将未来的消费提前实现。四季度铜消费需求减速是大概率事件:一方面,四季度是季节性消费淡季;另一方面,包括电力订单、地产、空调和汽车产量被透支。
从地产行业来看,10月各地地产调控力度加大,商品房销售降温带来未来几个月的地产投资、新开工和竣工面积减速是可以预见的。汽车方面,购置费减免政策到期以及汽车保有量再次攀升,都意味着汽车对铜消费拉动边际走弱。
总之,由于地产泡沫和人民币贬值压力,货币政策放松空间被压缩,未来资金成本不太可能继续降低,从而使得铜的上升空间不大。供需层面,11月和12月属于季节性淡季,铜价缺乏足够的上涨动力。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