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期货日报7月1日报道,河南和山东是全国的电解铝生产大省。期货日报记者在两地走访时了解到,无论是产能百万吨以上还是产能仅有几万吨的电解铝生产企业,对于销售形势都表现出充足的乐观。
“铝的可塑性强、比重较轻、合金强度较大等特性决定了其在工业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之便于控制的‘绿色生产’,可以说,从长远来看,中国的铝消费市场前景光明。”上述负责人认为。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一般自备电厂或者能很好地控制电力成本的电解铝企业,应该都过得不错,差别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一位深谙国内电解铝产业情况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铝行业看似平静的格局下,仍然暗流涌动。”国投中谷期货研究员刘景海表示,目前河南、山东境内网电的用电成本约为每度六毛,而两地自备电厂的用电成本从五毛到四毛不等。目前生产一吨电解铝耗电约13850度,也就是说电价每高一毛钱,就要多出近1400元成本。而在新疆等西部省份,用电成本仅为每度两毛。“一些缺乏电力成本优势、年产10万吨以下、产业链相对较短的小电解铝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压缩,面临着被兼并重组的局面。”
刘景海的观点得到了多家电解铝企业负责人的认可。对于电解铝企业而言,电力成本始终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电力成本几乎占到了原铝总成本的40%。因此,能否获得具有相对优势的电力资源,直接决定着电解铝企业的竞争地位,这也是电解铝企业能否实现稳定盈利并进行扩张的关键因素。
记者了解到,目前生存状态较好的电解铝企业基本上都是自备电厂,若同时具有产业链优势则是如虎添翼。传统的“煤—电—铝”产业链再加上氧化铝和深加工环节,才能算是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链越完整的企业,其盈利能力越强。以山东信发铝电为例,该企业氧化铝产能达120万吨,目前在广西、新疆均有产能布局,并建立了囊括发电、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乃至PVC等环节的“循环模式”,去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利润过80亿元。而在山东滨州、河南三门峡等地的一些没有自备电厂的电解铝企业则只能咬牙维持生产,处于产能被淘汰的边缘。
“未来经过兼并重组,国内电解铝企业数量可能会从目前的一百多家降至二三十家。”刘景海说,生存下来的企业将瓜分目前国内2000多万吨电解铝产能,并将呈现出两大板块特征——依靠西部能源优势或拥有中东部地区运输消费优势。彼时国内电解铝企业对外议价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不过,一位山东铝行业上市公司负责人认为,“整合优势资源兼并重组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趋势,但铝产业什么时候出现这种趋势很难预料。”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前几年中铝在行业内的大幅扩张也没有给自身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法则仍然适用,铝行业整合潮仍处于酝酿过程。
【文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