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沪铜主力合约时隔两年后重新冲上70000元大关。然而,如此风光仅仅维持了几分钟时间,随后沪铜只用了4个交易日就跌去了近万点,这充分说明资金面是前期铜价大幅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加息以及一系列的数量控制与行政管制措施的出台,货币紧缩周期提前来临,中长期流动性可能很难支撑一个大行情的来临和持续,失去流动性支撑后,沪铜冲上70000的壮举或许已成为本轮“牛市”最后的疯狂。
国内紧缩周期提前来临
今年6月份以来,国内外铜价一路走高,且伦铜一举创出记录新高。去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以及今年年初适度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使得国内流动性极度充裕。而四月份开始,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开始采取严厉的、持续的调控措施,大量的房市资金流入股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使得成交量急剧上升,部分商品价格飙升。国际市场上,美国执意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予铜价极大的上涨动力。由于利差因素的推动,大量热钱流入发展中国家,进而引发通胀。在货币泛滥、各种商品价格不断被炒作的情况下,中国的通胀压力引起了管理层的极大关注,政府最近出台了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等一系列政策以控制通胀。
从更深一层的角度看,自十七届五中全会后,中央高层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定位。中国战略已经从增长转向分配,从富国转向强国。决策层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达成了共识,战略性的决策调整已经开始。之后的加息,以及为应对通胀而进行的物价管制等都表明中央政策的明确变化,紧缩周期已经真正确认。未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背景实质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接下来政府主要是为未来的创新一步步地创造条件,而这首先要从减弱泡沫与通胀对创新收益的侵蚀入手。那么紧缩周期何时结束?是否可能出现超预期的紧缩措施呢?我们认为,国内的紧缩政策有可能由于经济增长与通胀的不对称,而出现超预期的情况。
展望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春节过后触底反弹而通胀在上半年由于翘尾因素而无法下降,政府调控往往不见CPI下调不松手,同时通胀又是一个政治问题,权利的博弈有可能使紧缩的方向难以调头。紧缩政策将很难在2011年三月两会前结束,不排除二季度继续紧缩的可能。在首先采取以数量控制与行政管制为主的紧缩形势以后,包括加息等手段在内的货币价格控制将出台。
因此,虽然短期内全球资金流动性充裕的格局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铜价也可能还将维持振荡调整走势,但由于中国货币紧缩周期的提前来临,中长期流动性可能很难支撑一轮大行情的来临和持续。
美元反弹有望延续
一方面,市场对欧元区债务问题的担忧情绪并未受爱尔兰申请援助而有所缓和,穆迪公司称爱尔兰面临主权评级的多级下调的风险,同时该国亦面临国内反对党的重重挑战。而就算爱尔兰风险暂时消退,但是风险已经转向葡萄牙以及西班牙,这将会对欧元构成更大的威胁。因此,爱尔兰接受援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欧元区的债务问题,唯有从体制上做出改变,才能完全解决欧元区的债务问题,而美元将从欧债危机中得益。
另一方面,近来美国经济指标总体趋好,显示经济温和复苏的状况有延续的迹象。这令投资者对于QE2是否需要足额实施产生动摇,而美联储官员也承认不排除因经济增长或就业形势改善好于预期使美联储有必要对该计划进行调整的可能性。近期,美国方面将公布第三季度GDP修正值以及美联储会议纪要,这些因素将成为市场考量美联储是否扩大量化宽松政策规模的重要依据,料会对美元近期走势产生重要影响。而一旦美元不能持续走弱,铜价将失去上涨的又一有力支撑。
中国消费转淡,精铜进口将维持低位
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精炼铜进口较上月减少29.7%至年内低点,是自2009年10月以来最低。今年1—10月,中国精炼铜进口减少10.5%,至246万吨。虽然有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套利交易欠佳所致。但进入十月之后,国内铜消费逐步转淡,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上海有色网的统计数据,11月份国内铜杆行业开工率较9月份下滑7个百分点,而依然处于消费旺季的铜管行业开工率也出现了微幅下调,在国内精炼铜进口及产量下降的情况下,现货市场仍未显示出任何紧俏的迹象,这暗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进口可能仍将维持较低水平。尽管欧美方面需求回升,铜库存继续回落,供应偏紧导致现货升水扩大,智利Collahuasi铜矿的罢工依然继续等题材在一定程度上支撑铜价,但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中国铜消费的转淡势必将对铜价造成冲击。
总体而言,本轮由充裕流动性推动的金属“牛市”正随着中国政策的转向而渐行渐远,虽然短期内国内外铜价可能还会有所反复,但在今年年末以及明年一季度之前铜价振荡下行将是大概率事件。
【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