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行业现状
焦炭是冶金、机械、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料和燃料,其中以冶金行业的高炉炼铁消耗量最大。从各行业焦炭消费结构看,钢铁行业消费比重逐年提高。钢铁行业焦炭消耗对焦炭行业的影响最大。但是,我国焦炭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当今,发达国家95%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企业内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余热等能够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而我国钢铁企业用焦量虽占焦炭产量的80%左右,但只有33%的焦炭生产能力布局在钢铁联合企业内,67%的焦炭生产能力为独立的焦化企业所有。这使得我国焦炭工业综合利用水平较低,未来应通过发展化工产品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由于我国焦化行业缺乏控制上游焦煤资源的能力,下游钢铁企业在遇到市场需求下降时,会首先减少外部焦炭采购,国内独立的焦化企业因此处于“两头受压”状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在经济周期向下波动时,这些独立焦化企业受到的直接冲击最为明显。
近年来运行情况
从2008—2009年我国焦炭生产总量、焦炭价格变化及进出口数量三个指标上,可以大致了解近年来我国焦炭行业的运行态势。
(一)焦炭月度产量
2008年1-6月,我国焦炭产量与2007年同期基本成平行态势;7-9月,鉴于北京周边六省市企业限产减产,焦炭产量有所下降;9-12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粗钢产量大幅下跌,导致焦炭产量同时下降。2009年1月至今,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下,我国钢铁行业逐步回暖,焦炭需求出现了一定回升,产量基本与2008年同期持平。
(二)焦炭价格走势
从2007年到2008年7、8月份,我国焦炭价格一路上涨,仅2008年上半年累计涨幅就达1500元/吨,超过此前两年的累计涨幅。然而,在大家普遍认为后期市场仍会继续稳步运行的时候,2008年下半年焦炭市场意外出现转变。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焦化行业急剧萎缩,焦化企业大面积减产、限产,焦化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行业面临着全面亏损的严峻挑战。进入2008年12月份,由于有限的价格泡沫已被挤压,且受到各种利好政策影响,以及中小钢厂的不断复工和焦化企业的大面积限产、停产,焦炭价格才得以止跌回稳。
(三)焦炭进出口情况
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煤炭价格大幅下滑,国内煤炭价格虽有所下滑,但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使得我国焦炭出口市场进一步萎缩。据统计,2008年我国出口焦炭及半焦炭1212.7万吨,较2007年下降20.7%。2009年,我国共出口焦炭及半焦炭54万吨,较2008年大幅减少1158万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焦炭传统需求国,自2008下半年以来纷纷缩减钢铁产量。2009年,世界钢铁行业中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其他钢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生铁产量大幅减少10141万吨,减产22.24%,相应减少焦炭消费约5000万吨。这些国家和地区钢铁产量的大幅下降,使自有焦炭供大于求,从而对我国焦炭的需求大幅减少。 我国进口的炼焦煤价格维持高位,有时还会出现炼焦煤、焦炭价格倒挂的现象,国内一批大中型焦化贸易企业充分利用沿海的区位和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时机,以及相比国内焦炭价格低的优势,扩大了焦炭进口,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焦炭市场的过剩局面,给国内焦炭生产企业带来了更大压力。
危机多层传导冲击我国焦炭业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开始逐渐步入寒冬。金融业遭到重创就如同一个人得了心脏病,心脏供血不足,其他器官就会疼痛或者萎缩。从这个比喻上不难理解,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最直接、最大的影响是“惜贷”,即银行不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或者提高贷款利率。面对筹资困难和利率的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规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萎缩。另外,金融危机会使实体经济领域的消费萎缩。普遍出现资金短缺的金融系统在限制企业贷款的同时,也在减少消费信贷,导致消费支出减少。此外,金融危机还会使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需求下降。银行贷款难或者贷款利率高,人们就不会愿意投资,新企业不会开工,也不会有新的工作岗位,现有企业也不会扩大生产规模。开工率下降,生产规模缩减,人们的收入就会下降,对于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会下降。这些自然会导致工业生产原料需求下降,钢材、金属、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都将受到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因所持有的美国银行债券大幅贬值而直接蒙受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回落。在出口、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贸易是我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我国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的欧洲和美国内需减缓,全球商品贸易量下降,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统计显示,受成本激增、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遭受损失较大。
金融危机对我国焦炭行业的影响,首先是焦炭需求,然后通过“消费倒逼”作用于焦炭供给,迫使企业和政府做出调整。这里的需求,主要是下游冶金工业对焦炭的需求,在这部分需求中,钢铁工业占到85%。而拉动钢铁消费的下游产业,包括建筑、机械、汽车、铁路、船舶、石油及天然气、集装箱、家电等行业,这八大行业的钢材需求约占我国钢材总需求的80%。上述行业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多数都有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较大程度上依赖于融资,比如建设工程一般都需要银行贷款来融资,船舶、铁路、石油及天然气的订单很多时候也需要通过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第二,有些行业的产品属于耐用消费品,其需求与购买者的心理承受力、经济环境等关联紧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如汽车、家电、房地产业;第三,一些行业的需求与全球贸易活动繁荣息息相关,如船舶、集装箱等;第四,某些行业可以通过政府投资来完成,如建筑、铁路、石油及天然气行业,给政府调控留下了余地。在第一种传导模式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实体经济出现不同程度衰退,从而对我国钢铁业的出口形成冲击,进一步影响到了我国焦炭行业。由于我国直接和间接出口钢铁产品折合粗钢已占到我国钢铁产量的23%左右,国际需求的下降致使这部分产品滞留于国内,使国内钢材库存大量增加,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危机导致我国钢铁产量出现负增长,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多数企业由盈利转为亏损。2008年四季度,我国钢产量同比下降13.65%,10月份当月粗钢日产量115.81万吨,较6月份最高的日产量156.48万吨下降26%;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3.06%,其中10月份下降19.4%。
资料来源:焦炭期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