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国内商品期货一波阴跌给市场带来少许寒意。农产品(000061)方面,豆类、油脂延续节前弱势震荡下行;工业品虽也跌跌不休,走势却较农产品更强些。有业内人士预计,四季度工业品价格走势或强于农产品,并有望一改前三季度“农强于工”态势。
豆粕领跌农产品
从交易量和持仓量来看,豆粕无疑是今年6月以来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明星。不过,近期恐慌杀跌走势也令前期做多资金急忙离场。
昨日,豆粕主力合约1301横盘止跌,不少资金离场观望。大商所持仓报告显示,昨日豆粕期货前20名多头机构席位减持多单20744手,其中中粮期货、宏源期货与一德期货席位减持较多。就在前一交易日,豆粕大跌3.69%,几乎领跌整个农产品板块,包括大豆、豆油、菜籽油均有不小跌幅。
数据显示,豆粕主力合约从年初至9月初均为涨势,最高探至每吨4369元。业内人士分析,前三季度豆粕上涨与天气炒作紧密相关,随着美豆收割,美豆减产的炒作告一段落,而美豆出口需求方面仍显疲软,近期报告数据陆续对旧作库存及新作产量作出上修令盘面承压。
11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10月份作物供需报告将2012/2013年度大豆产量预估上调至28.60亿蒲式耳,高于9月的预估26.34,将2012/2013年度大豆单产从9月的35.3蒲式耳上调至37.8蒲式耳;库存方面,报告将2012/2013年度美国大豆年末库存预估上调至1.30亿蒲式耳,高于9月预估的1.15亿蒲式耳。
北京中期期货研究院分析师王玉红认为,供需趋紧态势继续有所缓解,盘面再度承压延续回调,但整体来看,即便美豆单产调高、库存调升,而10月份供需报告中美豆的库存消费比仅为4.45%,仍为1965年以来的最低点,对盘面仍构成一定支撑,将限制盘面继续回落的空间。
另外,近期外盘农产品也普遍走弱。其中,10月1日至16日CBOT大豆、玉米、小麦、豆粕等期货主力合约累计下跌幅度分别为6.50%、1.65%、5.32%、6.43%。
工业品或强于农产品
相比农产品,工业品在前三季度走势明显较弱。数据显示,沪铜、沪铝、沪铅期货主力合约从年初至8月中旬均以震荡下行走弱。从国庆前后走势看,9月20日至10月16日区间,沪铜、沪铝、沪铅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下跌2.86%、2.30%、2.54%。
虽然眼下农产品和工业品都正遭遇压力,但进入四季度后,原本“农强于工”态势或将被反转。
国元海勤期货研发中心总经理姜兴春说,前三季度工业品以下跌为主,而年初南美大豆减产,国内豆粕炒得很高,带动农产品整体上涨。进入第四季度,美国经济数据改善,工业品预计整体震荡回升,但上行空间有限。
姜兴春表示,工业品价格上涨更多来自于未来工业经济转好的信心提振,而不是开工率的真实上升,相对来说,工业品强势后,资金会从较弱势的农产品板块淡出。
招商期货农产品研究部主管詹志红称,对当前的农产品应维持震荡思路,金属调整幅度不是很大,目前来看这两个板块还没有趋势性,还难以比较四季度孰强孰弱。
从供需方面来说,詹志红认为,农产品方面,豆类产品四季度供应还将是偏紧格局,今年第一季度南美减产,美国遭遇干旱威胁较大,产量下滑,这两次调整主要是因为对美豆单产的上调,因此四季度需要看南美大豆是不是有一个大的补充,至少缓解供应紧张的格局。
工业品方面,进入四季度消费旺季,需求方面可能会有所上升。不过业内人士称,美国在消费者指数、失业率数据改善的情况下,引发市场对QE3力度的担忧,市场谨慎情绪弥漫。目前全球经济依然疲态运行,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持续萎缩,中国9月制造业PMI49.8是历史罕见,预计下游需求的低迷将继续压制铜价上行。
昨日有色金属几乎全线收红,沪铜主力合约收于每吨5.88万元,涨幅0.58%;沪锌主力合约收于每吨1.52万元,涨幅0.16%;沪铝主力合约收于每吨1.55万元,涨幅0.16%;沪铅主力合约收于每吨1.57万元,涨幅0.1%。
转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