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下》中的经典之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于表述当前深处经营危机的煤炭行业再合适不过了。
煤企之苦,煤企之难,煤企之死。皆发生在十年黄金期之后,然而煤企之患却早已存在十年黄金期间好多年了,只不过“安乐”让“忧患”微不足道,“安乐”对“忧患”视而不见,于是才有了今天的煤企之苦、煤企之难,才有了如今煤企的N种死法。
一、死于“随意扩张”
山西吕梁80%的煤企是高负债运作,2003年,一吨5号原煤卖30至40元,时至2011年,5号原煤已经卖到了600元,价值20亿元的煤矿炒到了50亿至60亿元,高昂的煤价让很多人昏了头,不停融资扩大规模,想尽办法吞下更多的煤矿,几乎所有的煤老板都在向银行贷款,至少70%的煤老板在民间融资,到现在可想而知是什么情况。
二、死于“盲目转型”
近几年,煤价大幅下跌,部分煤企盲目转型,投资方向错误:过剩的光伏产业、房地产行业等;投资不切实际;在吕梁汾阳市,煤老板孔祥生投资亿元修建的孔庙,就面临着无法经营的问题。当初也是出于个人喜好和当地旅游环境考虑,这位前煤老板决定投资新建孔庙,但由于前期政府缺乏引导,加之企业家自身调研匮乏,导致孔庙竣工后无人问津。而他个人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也不过几年时间。
三、死于“政商关系”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调密集反腐,一些腐败案件暴露出相当一部分官员底线失守,频频与商人利益交换,触碰法律红线。如2014年,山西省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许多腐败案件背后都有煤老板身影,涉及煤炭资源交易。非法的政商关系,会在官员倒下后,一些煤企由于手续不全、违法开采等被歇业整顿或关停。
四、死于“资金断裂”
以某银行贷款要求为例:煤炭贷款的新客户准入标准较原先高:一是客户评级在“B级及以上”。二是要求煤企原煤年产量120万吨以上。引述一名不愿透漏姓名的工作人员的话称,“整个榆林市2014年底的不良贷款余额超过80亿元,比年初增加了60亿元,产煤大县府谷县2014年底的不良贷款比去年增长了7倍多。”银行贷款不易,煤企就开始走民间集资路线,月息高启,债台高筑,就全国范围看,煤老板们从前几年开始就在不断经历阵痛,“资金断裂”、“跑路”、“银行坏账”等,均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
五、死于“恶性竞争”
煤炭市场目前已经进入恶性竞争,一是比价格,二是比资金,三是比产品,四是比规模。煤企产品同质化明显,一些开采成本高、人员负担重、资金短缺的煤企因自身竞争力不足,无以应对残烈的恶性竞争,无法承受亏损而被迫关停。
六是死于“劣质客户”
并非所有的客户都是上帝、都是天使。如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客户、欠款赖帐客户、不诚信客户,给企业创造负利润的客户、使企业走向灭亡的客户等,他们都是企业的魔鬼,是典型的劣质客户。煤企急于卖煤,心存幻想,被劣质客户诈骗,或陷于官司,或从此一蹶不振。
七是死于“执迷任性”
煤炭市场已进入长期低价过剩新常态,如果煤企作为煤企的负责人不愿直面和正视这一走势,依然一味地企盼着煤价即将反转、煤市依然会供不应求,错误的思维引导着煤企老板逆势挺身,继续采取扩张性的竞争战略,投资、收购、借贷、扩张,煤企老板的执迷任性最终让煤企度日如年,生不如死。比如,山西联盛集团,不断的投资、借贷、担保、抵押,最终酿成了煤企的破产重整。
八是死于“兼并重组”
煤炭市场竞争激烈,煤企之间为了更好地生存,股份互参互控,旨在通过联合更好地应对危机,然而,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性质,让重组的各方多了一分等靠,少了一分进取,各自的优势并未真正发挥,背离了重组的初衷,煤企在拖延、等靠中慢慢死去。
煤企的N种死法,表面看是市场的原因、客户的原因、同行的原因,资金的原因等,细细品来,一切的一切其实源于煤企自身。
煤炭十年黄金的“安乐”让煤企以“扩张”争天下,十年黄金的“安乐”让煤企忘记“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十年黄金的“安乐”让煤企不能甄别“客户”的优劣,十年黄金的“安乐”让煤企失去“竞争”的本能。十年黄金的“安乐”让“忧患”微不足道,对“忧患”视而不见。
困境中的煤企,转型怕转死,不转型等死,出路何在?
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当凤凰生命即将大限之时,便会集于梧桐枝浴火,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而且重生后它的法力会增大。煤企就是要化当前“忧患”为“生机”,要化“危机”为“机遇”,放弃幻想,切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来源:中国煤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