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厂家库存明显下降,是流向终端还是流向贸易商
“玻璃都去哪儿了?”9天前大光明集团嘉晶玻璃有限公司期货部负责人武延民在微博中曾有过这样的感慨。赶巧的是,近日在泰安由东方汇金期货主办的“2014玻璃期货投资论坛”上,关于当前玻璃厂家库存消化的流向也再一次引发了业界的共鸣。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一周以来,玻璃现货市场结束了前期急速降价的情况,各大地区出现小幅上涨行情。部分价格较低的地区出现了库存大量下降、贸易商拿货积极的利好状况。这个现象意味着目前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的小幅反弹是有现货实际支持的。
“从6月5日以来,沙河地区玻璃销量开始好转,随着库存快速下降,价格也有所上升。截至6月22日,我们的库存下降了50%,价格上涨了80元/吨。”武延民告诉记者,当前沙河地区有三家玻璃厂库已处于“零库存”。
无独有偶,在山东巨润玻璃厂库里近期也经历了阶段性的“出货热”。短短一周内,拉货车接连不断,库存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回落。
“当前,部分玻璃市场之所以出现较为明显的价格和出货‘繁荣’,主要是因为前期各区域降价幅度不同,造成现在这种区域间的价格差拉大,打开了串货的利润空间。”山东金晶科技(行情,问诊)期货部负责人焦勇刚解释说,价差越大,洼地的优势越明显,其货源出货的速度就会越快。“库存量明显下降一方面是区域价差平衡被打破,另一方面也是市场低迷已久、价格触底二者效应叠加的产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一直呈现下行态势,房地产竣工面积及新开工面积连续几个月均呈现负增长状态。
“需求恢复滞缓是导致玻璃价格一降再降的主要原因。”卓创资讯玻璃分析师张莉莉表示,各地厂家走货情况缓慢,库存量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产能过剩严重,市场悲观情绪浓厚。“而6月中旬沙河及周边地区价格出现小幅提涨,库存去除迅速,其玻璃的流向遭到了市场人士的质疑。”
“目前来看,沙河贸易商虽有存货,但数量并不明显,绝大部分货源是发往全国各地。”武延民说,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库存下降了那么多,如果不是当地贸易商在囤货,那这些玻璃到底去哪里了呢?
“一下子销量增加这么快,很难说是下游企业的订单突然呈爆发式增长,应该是流向中间贸易环节的占比大一些。”张莉莉说,这些玻璃多数是流向了贸易商及深加工用户,并没有真正的被完全消化。“由于前期沙河价格下跌较快,6月初已跌破2011年最低价格底线。周边多数小型贸易商或以为价格已触底,即使再降,空间仍较有限,开始适量补库的行为也是情理之中的。”
通过近几日在沙河地区的调研,焦勇刚也了解到,当地减少的库存有50%是终端消化掉了,还有一半可能在一些终端的加工厂、终端的经销商手里。
“当前玻璃贸易商规模普遍较小,今年资金面也相对紧张,不大可能囤货,流入终端的可能性较大。”上海恩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易总监见惊雷说。
在国泰君安期货张驰看来,现阶段,沙河、巨润凭借其超低价格吸引了华中、华东地区的贸易商大量采购,这些地区的需求增加其实是以其他地区需求减少为代价的,市场的实际终端需求并未出现明显的好转。“库存出现下降仅是少部分地区,而全国大部分厂家的库存仍在上升。在需求端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这种库存下降仅仅是短期情况,在这波补库结束后,市场仍将回到弱势状况中来。”
同样,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库存下降部分经销商趁低价少量囤货。如果囤货销售情况不好,势必会减少再次进货。“玻璃产品销售还是以终端需求的增减为准,短时间的产品出库快慢不能决定长期价格走势。”见惊雷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玻璃市场这种高产销率状况,只是出现在部分地区,并不是大范围的表现。价差的失衡提高了产品的流动性,而加工厂和部分散户愿意承担小幅的风险来换取等待市场启动后所回报的利润。至于后期玻璃市场会如何变化,需要看经销商在低位备货完毕后,下游市场的需求情况。如果需求没有好转,那么更恶劣的玻璃市场环境还将会接踵而至。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