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的想象空间打开,入场区间关注2750—2800元/吨
周二甲醇1501合约期价放量下跌,收盘在2764元/吨,盘中最低跌至2756元/吨,持仓量上升至8万手。甲醇期价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市场供给增加预期,以及现货价格下滑导致的做空动能释放。而中期来看,基于基本面分析,甲醇不宜追空,应采取逐步买入策略。
短期供应过剩未缓解
7月我国甲醇产量为316.3万吨,同比增长34.4%;1—7月累计甲醇产量为2067.2万吨,去年同期产量为1596.5万吨,同比增长26.1%。我们预计,1—7月的表观消费量为2128.5万吨,去年同期为1825.5万吨,表观消费增速约为16.6%。需要注意的是,8月中旬以来,部分装置集中检修使得内地市场现货价格表现较为坚挺。而本周以来,检修装置陆续恢复使得市场挺价心态受到冲击,现货价格逐步下滑。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在保持增量气门站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0.4元/立方米。这给甲醇行业带来的影响,首先是成本线提升。按照甲醇每吨需耗费1050立方米天然气来计算,对应的气头甲醇生产成本将上浮420元/吨左右;其次是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开工率将有所下滑。据统计,目前我国天然气制甲醇的装置总产能在1190万吨/年左右。
此外,由于天然气替代能源效应的逐步显现,四季度如果气源供应受到影响,气头甲醇的开工率将明显下滑。企业在成本压力下有挺价需求,届时国内区域性现货价格将显得坚挺。
港口存在去库存化的可能
目前沿海港口甲醇库存合计97.2万吨,自前期100万吨峰值有所回落。其中,华东港口库存53.9万吨,华南港口库存18.7万吨,宁波港口库存24.6万吨。后续库存的转化有赖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下游有所好转,采购需求增加;二是进口量高位回落,或者转出口增加,使净进口量有所减少。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7月中国进口甲醇骤增至63.3万吨,较上月增加22.4万吨;1—7月累计进口230万吨,而去年同期甲醇进口量为329万吨,今年进口量同比减少约99万吨。7月我国甲醇出口量为4万吨,1—7月累计出口甲醇53.2万吨,而去年同期出口量为37万吨,今年出口量同比增加16.2万吨。
我们认为,后续进口量将从高位回落,主要受到外围装置开工率下滑的影响。例如,马来西亚Petronas化工集团位于Labuan的2#装置170万吨/年预计检修至下周。目前CFR中国与CFR东南亚甲醇价差在45美元/吨水平,转出口存在一定机会,需要关注的是外盘装置检修的持续性和本身需求是否需要外部供给。如果下半年转出口能好于上半年,那么港口高库存就能得到有效疏导,促进去库存化的进行。
传统需求有复苏,亮点仍在烯烃端
二甲醚今年行情持续低迷,一方面是由于监管的严格,另一方面则是液化气掺烧需求的减弱。由于今年成品油过剩十分严重,对丙烷链条的烷基化汽油需求降低。同时,8月1日之后,国家税务总局启动成品油增值税发票数字化追溯系统,从另一方面严控了烷基化汽油掺混的情况,所以之前化工行业对液化气需求大幅降低,导致一部分液化气流向燃烧领域,也就是需要和二甲醚掺混的领域,因而二甲醚开工大幅下滑。而近期,PDH即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开工将使得液化气新增需求通道,这将导致液化气价格回升,因而或增加二甲醚在掺烧这块的需求。
此外,下游甲醛行业将迎来需求旺季。与往年相比,今年下游需求将关注点更多地集中在甲醇制烯烃端。首先是前期投放的一体化装置的甲醇供应由外部化转化为自身配套烯烃装置消耗,对外供应减少;其次是外购甲醇制烯烃装置的提前采购,届时将对需求端形成支撑。
总而言之,供应端和需求端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将会加剧短期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因而甲醇1501合约在修复高升水之后,上行的想象空间打开,操作上可以逐步布局多单,入场区间关注2750—2800元/吨。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