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能源化工
需求增加 PTA有望继续上行
发布时间:2010-11-03 08:40:59

  10月初,PTA期价加速上行,1101合约在月中出现反弹以来的新高8868元/吨,离年内高点仅一步之遥。但其后受到国家调控政策、主力合约移仓以及本身基本面的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期价陷入到高位整理当中,并未能再创新高。

  装置故障 原材料紧缺

  10月份,原油与石脑油对于PTA价格的影响明显减弱。由于美国提出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前期美元的快速贬值在10月份有所放缓,本月美国经济数据偏好使得市场对于量化的货币规模保持相对谨慎态度,美元指数在创下76.14的年内新低后出现温和反弹,维持在76.8-78.3之间波动。受此影响,尽管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10月份日内波动较大,但整体上仍维持在80-85美元/桶盘整,而石脑油价格也基本跟随原油的涨跌而波动。

  但是PTA的直接生产原材料PX,10月份受到国内装置意外故障停产影响,出现大幅飙升行情。由于大连福佳大化70万吨/年PX装置停车检修,以及中海油惠州84万吨/年PX装置因故障负荷运行不稳定影响,PX出现暴涨行情,尽管目前对装置故障的炒作已经基本结束,但PX价格仍维持在1200美元/吨上方盘整。PX的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封杀了PTA的下跌空间。从市场供求情况看,PX目前也正处于供应短缺状态。
  开工下降 供应相对紧缺

  10月份以来,受上海石化、宁波台化、大连逸盛装置检修影响,国内PTA开工率由原先的90%以上降至76%。与此同时,韩国三南、三星、KP以及印尼三菱、台湾东展也分别进行检修,这使得亚洲PTA现货领域供给后期会较为紧张,从而对PTA期货价格形成支撑。据统计,我国9月份PTA进口量为48.9万吨,与2009年9月基本持平,但由于国内开工减少,使得实际供应小于2009年同期水平。

  但从下游看,10月份PTA的下游聚酯、纺织产销整体表现良好。聚酯整体呈现了大幅上涨格局,随后以高位振荡为主。涤丝刚性需求基本得到维持,随着限电政策浪潮的退去,江浙织机的开工率目前回升到76%,开机率基本保持在旺季水平。在通货膨胀预期、市场资金面持续宽松的大背景下,涤丝价格9月、10月上涨幅度多在2000—2500元/吨,而涤丝工厂产销也在100%。下游旺季需求特征明显,进而导致10月份PTA的供应相对偏紧,并推动原料PTA价格上行。

  棉花减产 价格创新高

  在纺纱原料消费方面,棉花占比约在50%,涤纶短纤为35%,棉花与化纤既有替代,又有互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棉纺原料供应量与需求量相差269万吨,而2010年相差626万吨,比去年增加357万吨,棉花缺口明显。在供需矛盾以及国际棉花期货市场的带动下,国内棉花价格快速攀升,由年初的不到140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28000元/吨,创出15年来新高。作为棉花的替代产品,涤纶短纤价格也随之走出价格低谷,开始步入价量齐升的景气周期。而作为涤纶短线生产主要原料的PTA,需求量也跟随上升,并对PTA的价格上行形成拉动。

  终端需求下行压力增大

  中经纺织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0年三季度,纺织产业总体保持平稳。其中,纺织行业继续延续回升向好势头,行业景气指数持续回升,多项指标呈现不同程度好转。但是服装制造业及化纤行业则出现一定程度的平稳下行趋势。经初步季节调整,2010年三季度,我国服装产量为72.3亿件,同比增长15.2%,同比增速较上季度大幅下降65.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5.5%,环比增速较上季度下降4.5个百分点。化学纤维产量为787.5万吨,同比增长9.8%,同比增速较上季度下降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7%,环比增速较上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

  受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影响,四季度化纤行业生产或将遇冷,下行压力较大,我国纺织产业面临多重压力。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回暖步伐缓慢,使我国纺织产业恢复面临挑战;国内方面,纺织原料成本持续上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要求明确、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为纺织产业复苏增加了压力。预计四季度纺织产业将有较大的下行压力。

  后市展望

  在经历上下游共振的基本面格局后,PTA期现货市场走出一轮价涨量升的行情。从后期走势来看,目前下游化纤的利润空间偏大,短期内高开工率仍将维持,对于PTA的需求仍维持较高水平,而石脑油、PX价格维持相对高位,支撑较强,对PTA成本上也形成支撑。但从中后期来看,由于终端需求或因各种因素而放缓,通过传导作用逐渐反映到上游行业,对于PTA的价格上行形成牵制。因此,预计PTA的走势或陷入到高位振荡中,最终的方向选择将取决于终端的成本压力是否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
 

 

【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