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后,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Abdalla Salem El-Badri)周一呼吁全球石油市场保持冷静。欧佩克将在11月27日召开备受期待的会议。
巴德里在阿布扎比的一次石油会议上称,现在距离欧佩克会议还有两周,他希望媒体放轻松,不要惊慌失措,也希望市场不要恐慌。他认为情况会自行好转。
科威特石油部长Ali al-Omair早些时候称,他不认为欧佩克会在本月晚些时候的会议上做出下调产量上限的决定。
Omair在一次会议的间隙表示,虽然言之过早,但他不认为欧佩克会这样做。他说,这将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他不认为欧佩克会减产。
Omair表示,国际原油供应过剩的具体情况现在还不清楚。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石油部长Suhail Mohamed Al Mazrouei也提醒市场不要慌张。他说,他们虽然感到关切,但并不恐慌。他还表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不会单方面在市场上采取行动。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原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市场的1/3,曾是原油市场呼风唤雨的角色。但由于非欧佩克国家产量的快速增加,欧佩克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
目前国际油价相对于今年6月时的高点已跌去约27%,欧佩克12个成员国的经济多与油价息息相关。油价大跌后,许多产油国的经济和财政都面临巨大风险。欧佩克将在27日举行部长级会议,市场关注在此轮油价大幅下挫后欧佩克是否会限产保价。
现在全球的石油日消费量在9000万桶左右。欧佩克自2011年决定将石油日产量保持在3000万桶水平,这个限额一直维持至今。不过,欧佩克国家的实际产量超过这一指标。市场预期欧佩克10月的日均原油产量达到3097万桶,为14个月以来最高。
德意志银行旗下大宗商品基金经理龚达维告诉记者,此次国际油价大跌,从长期因素来看主要是由于受益于页岩油革命,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原油产量大幅提升。全球其他市场的原油生产也处于健康状态,包括利比亚、伊朗、伊拉克等动荡地区的原油产量都在提升。
非欧佩克国家产量的崛起令欧佩克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欧佩克上周发布的世界原油展望报告指出,预计未来几年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将明显上升,市场对欧佩克的原油需求将从2013年的日均3000万桶下降到2017年的日均2820万桶。
一些产油国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祭出降价杀招,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本月3日调低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市场人士将这条消息看做是沙特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采取的价格战。
据美国能源信息局的信息显示,今年前8个月,美国原油日均净进口量为520万桶,而2006年该数字为1260万桶。
有分析师指出,今年8月美国从主要产油国沙特进口的原油日均为89万桶,占美国原油消费量的4.6%,而去年该比例为7%。
油价的下跌对产油国经济造成风险。亿万富翁、沙特王子阿尔瓦利德在10月发布的公开信中指出,2014年沙特财政收入的90%来自于石油,沙特应该对油价下跌担忧。龚达维预计,未来3个月布伦特油价在85-95美元的区间,纽约油价在80-90美元之间。市场波动加大,并且对消息面十分敏感。他指出,低油价利好原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对原油生产国的财政状况则会造成冲击。
华尔街投行巴克莱日前的报告指出,预期欧佩克的减产幅度不足以改变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高盛则认为,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加,欧佩克正在丧失对原油价格的话语权。
据英国广播公司11月8日消息,俄罗斯三大石油巨头涉嫌操纵并抬高汽油价格,联邦反垄断局(FAS)已对此展开调查。
俄罗斯联邦反垄断局称,今年来石油企业之间的许多交易很可疑;并已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和“Bashneft”三家公司展开调查。
作为世界最大的石油煤气出口国,由于骤降的石油价格,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受到严重打击。卢布兑美元也降到45.3,创下历史新低。
俄罗斯FAS网站日前发表的一项声明称,“已有迹象表明俄罗斯的商品交易存在操纵。”FAS对外称,虽然俄罗斯汽车用汽油已经开始下降,但这还远远不够,因此FAS展开了此次调查,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多调查。
“地方炼厂的人最近都很闲,经常和我们来聊市场。”一位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笑称。
国内成品油价格从7月份开始七连跌以来,炼油行业的利润不断被压缩。数据显示,10月份以来,地炼开工率已不足36%;而“三桶油”的炼化业务,也在第三季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与下滑。
然而,年加工规模在200万吨以下的炼厂老板则根本“闲”不起来,他们现在面临的是炼厂的生死危机。
这些小炼厂不仅面对着国内油品炼化产能过剩的大趋势,现在还要面临资金、政策等多重压力。随着多地国V汽柴油置换的提速,一批无力升级油品的小地炼企业将被淘汰出局,炼化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地方炼厂停工减亏
国内成品油价格七连跌以来,炼化行业的整体利润不断缩减,在行业中处于弱势的地方炼厂则承压更多。
某行业机构提供给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数据显示,2014年1~10月,地炼产能占全国70%以上的山东地方炼厂,加工胜利原油的平均利润为-30.81元/吨,其中,8月底地炼加工胜利原油的亏损额度最大,达到234元/吨;前10个月,山东地炼加工M100原油的平均利润为-707.25元/吨。
炼油亏损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停工,山东地炼常减压开工率在35.9%,不少当地的小炼厂处于长期停工状态以减小亏损;而华南地区的小地炼厂目前仅有1家维持生产。
分析师告诉记者,尽管油价下跌使得炼厂的原料成本在降低,但是原油采购与开工炼化的时间差,使得地炼在油价的持续下跌中不得不承受利润的缩减。
“国内炼厂原料主要是进口原油,原油从装船到交付炼厂需要的时间在1个月左右,而从炼厂加工到消费者环节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与汽柴油调价周期产生了时间差,导致企业在油价下跌的时候,承担了此前较高的采购成本,出售时成品油价却下降了,炼厂效益便下降。”陈晴分析道。
分析师则认为,除了时间差的原因,地方炼厂的低价战略也使得他们在油价连降中利润被压缩更多,“与 三桶油 的炼厂相比,地炼油品的批发价格本就处于低位,七连跌期间,地炼本就一直在降低价格,以至于目前批发价格已没有太多继续下降的空间,个别炼厂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来消化库存”。
“炼厂并没有太多其他方式来避免亏损。”马燕告诉记者,“即便是停工,地方炼厂还要承受工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的压力。”
产能过剩是亏损根源
“表面上看起来,地炼的压力来自于油价的下跌,实际上,国内炼化产能过剩导致的供需矛盾,是地炼在此次油价连降中承压的根源。”马燕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原油加工能力为2.85亿吨,2012年达到5.78亿吨,十年间翻倍,炼油总产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国内炼化产能又开始加速扩张,其中,2013年国内炼化能力为6.68亿吨,同比增长22%,2014年炼化能力已达到7.32亿吨,超过去年全年6400万吨;山东地炼产能在2009年~2013年间,一直保持着超20%的增速,目前炼化产能超过1.3亿吨。
炼化行业产能的扩张,主要受前几年市场需求的推动。“2009年之前,国内汽柴油需求量增长很快,2011年之前常出现 柴油荒 ,之后,无论是 三桶油 还是地方,都开始新建或是扩建炼厂。”马燕告诉记者。
地炼扩张产能还有政策因素。2011年,国家发改委曾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2013年以前淘汰200万吨/年以下的常减压装置。地炼企业为避免触及政策“红线”因产能不足被关停,只得加快提升产能。
产能的扩增导致了目前的过剩状态。“去年开始,国内炼油产能过剩显现,近两年地炼的开工率一直都在40%以下的低位”。安迅思高级分析师张叶青说道。
事实上,早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便出台《炼油工业发展中长期专项规划》,其中规定了“炼油项目投资方必须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现有企业净资产必须超过炼油项目出资额度,企业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60%;新建炼油项目单线规模原则上要达到800万吨级以上,资本金必须达到总投资的1/3以上,现有炼油企业改扩建项目资本金必须达到40%以上”等条件。
这些炼油规划条件并未阻挡地炼企业的扩张。“由于看好市场前景与利润情况,地方政府会为地炼提供贷款担保,并采取越级审批等方式强行启动这些新建、改扩建项目。”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这也导致了地方炼化产能没有节制地增加”。(全文未完,请继续分页阅读或使用全文显示阅读功能)
当低于80美元的原油价格已非鲜事,国内油价“八连跌”也似乎变得不那么遥远。记者从多家社会监测机构了解到,本周五(11月14日)国内油价将迎来新一轮调整窗口,而目前原油变化率对应的油价下调幅度远超红线。在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熊市未尽的情况下,国内油价“八连跌”将是大概率事件。
“油价已跌至4年来的最低谷,在类似冬季取暖需求这样的重要利好到来前,强势美元提供的持续性利空,将进一步扼杀原油的反弹希望。已经跌破80美元大关的WTI,表明市场看空情绪依旧主导,交易商脆弱的心理防线极容易被摧毁,恐慌性抛盘已经多次出现。”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认为,原油弱势格局恐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即便有短时小幅反弹,也难改“熊市”特征。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主要原油品种变化率为-2.91%,对应下调幅度在145元/吨。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自7月份以来连续七次下调,国内汽油零售限价累计跌幅达到1325元/吨,柴油零售限价累计跌幅达到1275元/吨。折合92号汽油累计下跌1.02元/升,0号柴油累计下跌1.09元/升,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汽柴油零售价格将回到6元时代,降至四年来的最低。
油价下跌,对中国消费者和物流、交通运输等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这从与油价联动明显的航空运输类股票表现活跃上就可窥一斑。隆众石化网分析师薛群介绍,油价“七连跌”的幅度,意味着一辆私家车一个月的燃油支出可减少近200元,一辆大型物流车则可节约数千元。
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储备原油的大好时机。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从今年6月份开始,中国进口原油的平均单价连续下跌,而进口量则不断增加。若按照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简单计算,25%的跌幅将使得中国2014年进口油价节省超过200亿美元成本。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炼油、化工行业则备受煎熬。据薛群介绍,油价连续下跌增加了炼厂的成本,“三桶油”也难逃亏损局面。整个三季度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利润整体也呈现下滑的态势。
来源:汇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