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能源化工
沙特“向东看” 国际市场油价不容乐观
发布时间:2017-03-22 08:38:14

              面对延续多年的经济财政压力,沙特必须通过改革突围,寻求生机,其决策层选定的突围之道是“《愿景2030+ 向东看 ”。

对内,这份计划本质上是一份经济多元化计划,旨在造就一个大幅度降低乃至摆脱依赖石油产业的现代化经济体;对外,沙特最大的改革措施便是“向东看”,加强与中国等东亚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沙特《愿景2030》全面经济改革转型计划的成功实现,离不开与中国这个第一制造业大国进行广泛深入合作。

在《愿景2030》中提及的城市更新现代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性天然气管网、数字技术装备等方面,中国完全有能力提供从设计、供货到施工建设的全套服务。在投资合作方面,也有不少潜在机会。

在沙特阿拉伯国王兼首相萨勒曼长达几乎一个月的东亚之行中,访华之旅无疑是头号重头戏。这场外交大戏落幕之后,审视沙特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可以看到,周期性因素与长期性因素推动沙特决策层制定发布了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计划《愿景2030》,并作出了“向东看”的决策;而沙特的需求、期望与中国利益存在不少重叠之处,决定了中国与沙特的经贸关系存在深化、提高与发展的空间。

沙特经济面临的压力

毫无疑问,近几年沙特在经济、财政、贸易等领域遭遇了很大压力。

GDP增长来看,以本币固定价格计算的沙特GDP仍然保持着微弱增长,但以美元现价计算的沙特GDP发生了大幅下降。2002年—2014年间,搭乘初级产品牛市的顺风车,除2009年次贷危机陡然升级的冲击之外,以美元现价计算的沙特GDP增长迅猛,2002年为1896亿美元,2014年攀上7538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旋即,因为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油价雪崩,2015GDP跌落至6460亿美元,跌幅高达14.3%2016年以美元现价计算的GDP6378亿美元,进一步萎缩1.3%

从财政收支来看,沙特的广义政府财政收支从2003年起转入连年盈余。以本币里亚尔计算的广义政府净财政盈余,2003年为97亿里亚尔,2013年为1616亿里亚尔。但到了2014年广义政府财政收支净额转为赤字961亿里亚尔,2015年赤字3856亿里亚尔,2016年赤字3115亿里亚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其广义政府财政收支净额在2017-2021年间将持续赤字。2011-2015年,沙特石油收入分别为2753亿美元、3039亿美元、2880亿美元、2384亿美元、1180亿美元,在石油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近几年以本币固定价格计算的沙特GDP得以保持微弱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靠消耗以往的财政、外汇储备支撑居民消费和投资而实现的,其代价必然是广义政府财政赤字快速扩张并居高不下,政府净资产大幅萎缩。

1980年—1990年代的经济危机相比,沙特当前这一轮经济下行期虽然才开始两年多,还没有出现1980年代那种美元现价GDP缩水过半的惨状,但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19801990年代经济压力高峰时期。由于连年财政赤字,沙特广义政府净资产已经从201314482亿里亚尔(占GDP52%)的高峰萎缩至2015年的9285亿里亚尔(占GDP38%),2016年进一步萎缩至6120亿里亚尔(占GDP2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沙特2019年将出现773亿里亚尔(占GDP2.6%)的广义政府净负债。

更令人不安的是沙特人口和失业问题。从1980年到2016年,沙特人口从932万上升到了3265万,其中年轻人比例甚高。与此同时,沙特失业率也上升到了历史较高水平。

国际市场油价不容乐观

在沙特这个经济社会全面高度依赖于石油天然气产业的国家,其经济、财政遇到的困难首先源于周期性因素,即初级产品牛市全面终结,石油天然气价格大幅下跌;评判其未来数年经济前景,首要依据是国际市场油价走势。总体来看,未来国际市场油价不容乐观。

用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商品价格衡量,本世纪初这一轮初级产品牛市延续时段为2002年—2011年。根据我整理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在2002年—2011年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贸易非石油初级产品价格年均上涨6.4%,石油价格年均上涨12.5%。然而,2012年以来,国际初级产品市场逐步进入熊市,始于21世纪初的这一轮初级产品牛市彻底结束。

2016年,国际市场油价显著反弹。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已于20161130日达成2008年以来第一份减产协议,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也于20161210日达成日均减产55.8万桶的协议,国际市场油价连续保持在50美元/桶之上。但审视减产协议对生产、消费的实际效果,如此价格未必能够长期维持。

在去年减产协议达成之后,各主要石油出口国的部长们纷纷表示他们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然而,他们的“减产保价”策略真的能够全面落实收效吗?不仅其他国家,就是在那些签署了协议的国家中,对此的信心也未必十分稳固,否则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在签约之后的这番话从何而来?——“达成协议并非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么多国家的利益很难协调,我对结果表示满意,但距离执行协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至于非石油输出国的市场参与者们,对此持怀疑态度者更比比皆是。

他们的怀疑从何而来?同时来自供给、需求两侧。在原油市场乃至整个能源市场的供给侧,减产协议签约各方的策略近似先提高标价然后宣布打折“优惠”,减产协议达成的减产幅度未必能够真正实现,而且协议各方承诺的减产肯定会被非协议签署国视为增产良机而充分利用,特别是打破传统石油输出国市场垄断力量最大的搅局者——美国。页岩油气生产本身数年来就已经有效地抑制了传统石油输出国企图索取变态高价的冲动,特朗普发布的就职后施政纲领,以及就职后的一系列作为还会进一步增强美国页岩油气的市场竞争力。在需求侧,世界经济增长本来就并不强劲,又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中国原油进口增长存在重大阶段性成分,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油价的大幅度反弹、特朗普对美国煤炭开采与消费松绑等,都会激励能源市场上天然气和煤炭对石油的替代,美联储正式开启加息进程又会进一步抑制实际需求和投机需求。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欧佩克成员日均减产120万桶、11个非欧佩克产油国日均减产55.8万桶并不像纸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大,因为上述签约国为了在签约之后抢占尽可能大的市场份额,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在此前几个月开足马力加大产量。特别是2016年才解除封锁的伊朗,本来就百废待兴,亟须扩大石油生产和出口,以求增加收入,改善国内经济,又遇上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及其团队成员针对伊朗核协议不断发出激烈异议,其危机感由此大大加剧,刺激该国政府快马加鞭扩产,赶在特朗普正式登台后对伊朗核协议下手之前多出口、多积累收入。由于传统石油输出国竞相采取先抬价再“打折优惠”的把戏,结果削弱了减产协议的效果。国际能源署(IEA)去年1213日发布的月度报告表明,石油输出国组织11月份原油产量攀上3420万桶的创纪录高峰,比10月份的日产量高30万桶。其中,沙特11月份原油日产量创造1063万桶的纪录,比10月份增长7万桶。这意味着欧佩克必须日减产170万桶,才能达到协议设想的3250万桶日产量上限;可是,这多出来的50万桶日均减产幅度,又有哪个国家愿意承担?

即使这种大幅度增产之后的“减产”承诺,签约国遵循的内在动机也谈不上多强。在对待成员国的“道德风险”方面,欧佩克长期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执行机制可以惩罚违反减产保价协议的国家,更管不到非欧佩克国家了。在1982年—2009年间欧佩克进行的全部17次减产中,实际减产量通常是协议减产量的60%左右。在2017121日—22日举行的维也纳大会上,主要石油输出国已经成立了部长级减产监督委员会,由科威特、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等3个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阿曼两个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其职责是评估协议遵守情况,欧佩克秘书长Mohammad BArkindo对媒体声称此举将使维也纳减产协议变得可测量、可检验。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根据目前的官方数据,在沙特的强力推动下,今年前两个月欧佩克的减产执行率均在90%以上,但非欧佩克国家的减产执行率不足50%;至于这些产油国官方对外数据是否掩盖了真实产量,更难检验。

至于非协议签约国,他们肯定会充分利用这次欧佩克减产协议的机遇扩大生产和出口,特别是加拿大和美国。就在欧佩克成员国签署减产协议之前一天(去年1129日),世界第六大石油生产国加拿大批准两大输油管道项目以扩大对亚洲和美国的出口能力,即批准美国金德尔-摩根公司将跨山输油管道项目(将阿尔伯塔省油砂原油输往太平洋(4.85 -1.62%,买入)沿岸)产能扩大两倍至日均89万桶,以及输往美国的恩布里奇公司三号管线,加拿大石油出口能力将由此提升日均近百万桶。至于美国页岩油产业,在过去两年的油价雪崩中已经表现出了惊人的韧性,非但没有彻底崩溃而被挤出市场,反而成功地大幅度削减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虽然有部分页岩油公司暂时停产,但也能够方便地随时恢复生产。立足于人类聪明才智的技术进步与依赖资源禀赋的食利者相互竞争,历史将再一次证明最终胜利属于前者。何况这回特朗普上台,宣布将大幅度放松、取消对国内油气开发的一系列束缚,一贯主张开放联邦土地和水域用于化石燃料开发的蒙大拿州共和党联邦众议员瑞安·金克已经出任内政部长,特朗普政府提出的第一份财政预算将美国环保署预算一举削减31%之多,刚刚在德国巴登-巴登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公报也删除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内容,美国油气生产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国际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增强,产能也有望进一步扩张。

在实践中,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原油钻机总数已从2016527日的低点(316台)大幅回升至了目前的617台。310日,美国原油产量回升至了910.9万桶/天,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今年美国原油日产量增加30万桶。

鉴于上述因素,2017年全球石油总产量多半会高于2016年。考虑到新巴拿马运河已经通航,美国、委内瑞拉、巴西盐下层油气已经能够以有竞争力的运输成本进入需求最殷的东亚市场。在东亚这个全世界需求最殷的能源进口市场上,一批新竞争者的涌入,必然会对价格产生指标性的向下引导作用。

卡特尔组织要想取得令行禁止的“成功”,就需要一个产能、产量足够大而且愿意承受减产损失的机动生产者(swing producer),沙特曾经长期扮演了这个角色。但在近两年的油价雪崩中,由于内外局势变化,沙特转而采取了保市场份额而不保价的策略,压价与竞争者全面“贴身肉搏”。这回沙特愿意承诺减产以求达成减产协议,主要还是考虑到其国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正筹备上市,减产保价有助于把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的股票卖个好价钱。但如果它感到自己的限产措施只是便宜了竞争对手挤占市场份额,那么沙特随时有可能再度转向保市场份额而不保价的策略。毕竟,按照国际能源署201611月月度报告,欧佩克要想达到减产协议设想的3250万桶日产量上限,沙特就必须日减产57.2万桶,而非在这份协议中承诺的48.6万桶。

从需求侧来看,石油输出国更不宜过度乐观,毕竟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并不乐观,意大利公投等因素又给欧洲带来了新的重大不确定性。即使在中国这个当前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其成品油消费实际增长恐怕也是微乎其微,甚至可能根本无增长。从账面数字看,中国原油进口增长强劲,2014年、2015年进口量分别增长9.5%8.8%2016年增长13.6%,达到3.8101亿吨。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用于弥补国内减产的缺口;另一部分是用于在高效率的国内炼厂炼制成品油转而出口,2015年中国成品油出口同比猛增52%,达到3615万吨;2016年成品油出口继续增长33.7%,达到4831万吨;还有相当一部分原油进口是利用低价时期填充国内储备。

不仅如此,煤炭被替代趋势逆转,天然气替代石油趋势重启,还将削弱石油需求增长的动力。就整个世界能源市场而言,奥巴马政府苛刻的清洁能源法案和中国政府这两年严厉的煤炭限产措施都压缩了煤炭的消费需求,刺激了石油、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然而,随着特朗普上台并履行其放松、取消煤炭生产消费管制的诺言,随着中国政府放松、取消过度严厉煤炭限产政策的效果逐渐体现,上述替代趋势的方向正在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在中国国家能源局颁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2017年煤炭总产量目标被设定为36.5亿吨左右,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估计的2016年全国原煤总产量高5.8%,中国煤炭年产量将扭转“三连降”局面。在此前两年的油价雪崩中,天然气替代石油的势头大大减缓,但2016年二季度以来随着油价反弹近倍,天然气替代石油的趋势已经因此重启。

同时,我们必须考虑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美国大选终结、美联储开始加息将可能触发市场逆转,终结延续半年多的初级产品市场“小阳春”。而且,特朗普对货币政策的期望是促进实体经济部门发展,遏制虚拟经济部门资产泡沫,因此更倾向于结束零利率、恢复正常利率。20161215日,美联储已经加息,而且将预期的2017年加息次数提高到了3次之多;315日,美联储再次加息。这些货币政策调整,必定会打击商品市场上的投机炒作。

同时,美联储加息还会加剧资本从新兴市场向美国的回流,从而加剧新兴市场的经济动荡,这对于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能源需求又会构成新的抑制。

沙特突围之道:《愿景2030+“向东看”

面对全面、深刻、可能延续多年的经济财政的重重压力,沙特必须通过改革突围,寻求生路,其决策层选定的突围之道是“《愿景2030+ 向东看 ”。对内,2016425日颁布的《愿景2030》(Vision 2030)计划是一份雄心勃勃的全面改革蓝图;以“活力社会、繁荣经济、雄心国家”三大主题展示了沙特决策者的志向,为沙特确定了三大愿景目标,其中包括全球性投资强国和亚欧非三洲枢纽。在经济领域,这份计划本质上是一份经济多元化计划,旨在造就一个大幅度降低乃至摆脱依赖石油产业的现代化经济体,即沙特国王萨勒曼在发布该计划当天电视讲话中宣称的目标:“到2030年,我们将不再依赖石油。”为实现上述雄心勃勃的目标,该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在实践中,从经济财政改革到放松社会禁锢,沙特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按沙特标准衡量,有的举措步伐相当可观。特别是沙特在社会改革方面的一系列进展,某些进展堪称重大,令不少人刮目相看,显示出了沙特决策层对经济社会突围、实现《愿景2030》计划中的“活力社会”(a vibrant society)目标的追求。

对外,沙特最大的改革措施便是“向东看”,加强与中国等东亚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之所以如此,就经济而言,首先是因为美国能源独立,沙特原来对美出口市场基本丧失,美国油气出口甚至开始在东亚挤占市场;欧洲能源多元化也大幅度减少了对进口海湾石油的需求,包括沙特在内的海湾国家亟须在东亚、特别是中国开辟新市场。

2001年,美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8055万吨,占当年美国进口总量的17.3%2005年,美国原油进口量达到历史峰值,但从沙特进口的原油却下降到7225万吨。到2010年,美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进一步下降到5455万吨,占当年总进口量的11.5%2013年,美国日均进口沙特原油150万桶,2014年日均不足100万桶,2015年以来继续大幅度减少。相比之下,美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加拿大在2015年平均每天向美国出口原油超过300万桶,比2011年增加100万桶。欧洲的情况与此相似。2000年,西欧每天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130万桶多一点,占沙特当年原油出口的21.2%。到10年后的2010年,这一数字降到每天60万桶左右,不到沙特当年原油出口的10%10年里缩减了一半多。为了保住在美欧市场的份额,沙特近年来绞尽脑汁,动用了包括价格战在内的一切手段,但它与美欧的这条经济纽带仍然日益削弱。面对沉重经济财政压力,而美国油气出口又开始进入东亚市场,沙特有必要抢在美国油气大规模涌入中国市场之前加大力度维护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同时降低发生削价竞销局面的几率。

同时,能不能与中国这个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装备制造业产出1/3以上的装备制造业大国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是沙特《愿景2030》全面经济改革转型计划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因素。

积极稳妥发掘《愿景2030》潜在机遇,

深化发展中沙经贸合作

沙特是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经济互补性强,我国从沙特大量进口原油、石化产品,向沙特大量出口机电产品、钢材、服装等包罗万象的制成品,同时在沙特承揽众多基建工程项目。由于国际初级产品市场行情下跌,目前中沙双边贸易额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较大幅度萎缩,但我国对沙特出口表现出了相对较强的竞争力,对沙特出口降幅显著低于自沙特进口降幅:2015年中沙双边贸易额517亿美元,同比下降25%;其中我国进口300亿美元,同比下降38%;对沙特出口217亿美元,同比增长0.05%2016年中沙贸易额423亿美元,同比下降18.1%,其中我国进口236亿美元,同比下降21.3%,出口186亿美元,同比下降13.7%。在《愿景2030》中提及的城市更新现代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国性天然气管网、数字技术装备等方面,中国完全有能力提供从设计、供货到施工建设的全套服务。在投资合作方面,也有不少潜在机会。特别是沙特阿美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可能成为多年来全世界最大的股市募资项目。

在政治关系方面,中国、沙特双边关系较好,20161月,习近平主席访沙时双方发表《中国和沙特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决定建立两国高级别委员会,双方签署涉及共建“一带一路”及产能、能源、通信、环境、文化、航天、科技等领域14项合作文件,又把双边关系提升了一层。通过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沙特副王储穆罕默德王子带领庞大代表团来访,与中国签署了一系列新协议,进一步提升了双边经贸合作关系。此次萨勒曼国王来访,中沙两国元首在深入会谈后见证了双方签署经贸、能源、产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一系列双边合作文件,据报道将开展35个合作项目,总价值达650亿美元,并共同出席了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闭幕式,把中沙双边关系推向了新高度。在沙特推进其《愿景2030》计划的进程中,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国际通行经贸规则的基础上,发掘其中互利合作的机遇,大幅度提升中沙双边经贸关系,今年中沙贸易有望扭转连续两年下降局面。

当然,在积极发掘中沙经贸机遇、大力拓宽合作领域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准确合理评估具体合作项目的潜在风险,做好相应安排。

来源: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