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能源化工
管道运输瓶颈获解决 美原油进口需求下降
发布时间:2014-09-16 09:04:58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市场,据BP2014年能源统计年鉴,截至2013年年底,美国原油的日消费量达到1888.7万桶,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9.9%,与整个欧洲地区消费量接近,高于近年增长迅速的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

  技术革新推动美原油供应大幅增长

  根据EIA的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已经达到745.1万桶/日,同比增加95.6万桶/日,接近1991年时的水平。从近二十年的美国原油产量来看,1990年至2008年期间,美国原油产量出现下滑,最低时产量跌至500万桶/日,较1990年时的735.5万桶/日下降32%。而2008年以后美国原油产量逐渐回升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

  影响美国原油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石油行业的投资变化和技术创新。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美国能源行业收益下降,石油工业投资下降,导致油田和输油管道等设施老化,这是造成随后美国原油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2004年以后国际原油价格逐步攀升,这一轮油价上涨一直持续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2004年以前,国际油价的波动区间在20—40美元/桶附近,经过此轮上涨后,油价一度在100美元/桶以上。油价的大涨促使能源行业利润空间扩张,投资收益上升,吸引资金投入石油行业,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开采和输送设备得到更新后,美国原油产量的下降速度开始放缓。随着开采技术的创新与改进,此前无法开采的页岩油等非常规原油资源开始大量进入市场。

  目前来看,页岩油的增长已成为推动美国原油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分地区来看,页岩油田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两个地区也是近年来美国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墨西哥湾地区是美国原油的传统产区,2013年该地区原油产量为438.2万桶/日,占到美国总产量的58.82%,且近五年产量年均增长率在10%以上。

  美国中西部地区目前也是美国原油产量较高的地区,201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产量为139.2万桶/日,占到美国总产量的18.68%2008年以来,作为页岩油等非常规石油资源的主要产区,美国中西部地区产量出现明显增长。2008—2013年,该地区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9.7%,产量从2008年时的54.6万桶/日跃升至2013年的139.2万桶/日。

  出口仍受政策限制

  美国原油国际贸易以进口为主,2013年美国原油日均进口量为771.9万桶,日均出口量仅为12万桶。

  1990年至2013年,美国原油进口量的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进口量变化的转折点在2005年至2007年间。美国国内原油产量的变化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因素之一。2004年以后,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开始上升,美国国内炼厂的需求在2005年以后大致保持平稳,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下降。在国内供应增加但需求没有增加的背景下,美国炼厂对进口原油的需求自然会下降。

  虽然在绝对数量上无法与进口量相提并论,但同期的美国原油出口量却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这一方面是受到美国国内原油供给增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美国原油出口政策的放松有一定关系。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政府先后颁布了《能源政策和节约法案》和《出口管理法案》,美国原油主要供给国内炼厂,出口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不过近年来,美国的原油出口禁令有放松的趋势,特别是在20146月,美国商务部批准美国两家原油贸易公司对外出口凝析油,不久后便有凝析油船货销往东亚地区,并于20148月底交付。

  从美国的原油进口贸易结构来看,墨西哥湾地区(PADD3)、中西部地区(PADD2)和西海岸地区(PADD5)是美国原油进口需求最大的三个地区。其中,墨西哥湾地区2013年日均进口量达到444.9万桶,占美国原油进口量的一半以上。

  从出口贸易结构来看,截至2013年年底,原油出口贸易以中西部地区、墨西哥湾地区和东海岸地区为主,其中东海岸地区日均出口量为3.7万桶,中西部地区为4.7万桶,墨西哥湾地区为3.5万桶。以上三个地区的原油出口量占到总出口量的99%以上。

  利润优势促使炼厂积极生产

  截至20141月,美国国内共有炼厂142家,其中有139家维持正常生产。众多炼厂中,有56家位于墨西哥湾地区,其中包括美国最大的炼厂——埃克森美孚旗下位于得克萨斯州的BAYTOWN炼油厂,该厂日均加工原油56.05万桶,相当于约2800万吨/年。

  截至20141月,美国所有炼厂一次加工能力总计1792万桶/日,其中1773万桶/日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另有约19.4万桶/日闲置产能。从产能分布来看,墨西哥湾地区的炼厂产能规模最大,达到915.4万桶/日,占到美国总产能的50%以上。

  截至2013年年底,美国炼厂原油加工量达到1531.5万桶/日,接近20041547.5万桶/日的历史最高水平。从历史趋势来看,在1990年至2013年期间,美国炼厂需求经历增长、下降和回升等三个阶段。其中1990年至2004年期间,美国炼厂需求处于长期增长阶段,但从2005年开始需求出现下滑,直至达到20091433.6万桶/日的低点。2010年以后,美国炼厂加工量开始回升,至2013年美国原油加工量达到1531.5万桶/日,较2009年增长6.8%

  利润优势是支撑美国炼厂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自2010年以来,美国原油价格一直较大幅度贴水于其他地区,对美国炼厂来说,这意味着原料成本较低,利润空间较高。在此背景下,近年来美国炼厂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开工率和原油加工量。

  库存处于历史高位

  美国原油库存分为战略储备库存和商业库存两部分。战略储备库存是由美国能源部主导的用于紧急情况的备用原油库存。截至2013年年底,美国原油战略储备库存为6.96亿桶。2000年至2004年美国原油战略储备曾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不过2005年之后,储备变化趋于平稳,维持在6.7亿至7.2亿桶之间。

  未来美国原油战略储备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按照计划,美国能源部将在密西西比州兴建一处新的储备库,库容为1.6亿桶。虽然这一扩容计划目前遭遇阻力,但一旦建成,将使美国原油战略储备增加20%以上。

  除了油价大幅上涨或者供应紧张等特殊情况以外,战略储备库存不会流入到原油市场。正常情况下可供市场流通的原油库存为商业库存,主要分布在炼厂油库、中转油库和输油管道等设施中。

  截至20145月,美国原油商业库存总计3.94亿桶,处于历史高位。2000—2008年间美国原油商业库存呈区间振荡走势,波动区间在2.7亿—3.3亿桶。2008年以后,受美国国内产量增加和输油管道运力限制的影响,大量原油囤积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原油商业库存向上突破原有的波动区间。20144月底,商业库存曾达到3.95亿桶的高位。

  从近十年来各地区的库存走势来看,美国东海岸地区、洛基山脉地区和西海岸地区的库存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和墨西哥湾地区的库存则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中西部地区库存上涨幅度近60%,墨西哥湾地区库存涨幅相对略低,但也接近40%

  目前美国商业库存处于相对高位,中西部地区和墨西哥湾等地区的高库存问题尤其明显,造成库存居高不下的因素有很多。在产量增长的同时,输油管道网络的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库存的积压问题。美国通常从沿海地区将原油向内陆输送,大部分管道的运输方向是从墨西哥湾区等港口集中地向中西部等内陆地区延伸,因此中西部地区生产的原油无法有效地向其他地区输送,也无法地被产能有限的本地炼厂消耗,而拥有大量炼厂的沿海地区仍需要进口原油,导致库存大幅上升。20134月,美国中西部地区库存升至1.1814亿桶的高位。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输油管道的调整,大量原油从中西部流向墨西哥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库存压力得到缓解,而墨西哥湾区库存压力陡增。目前墨西哥湾区面临的情况与2012—2013年间的中西部地区类似,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原油和本地生产的原油不断增加,但受运输管道网络和炼厂加工能力限制,墨西哥湾区仍需要从国外进口部分原油,这推涨了墨西哥湾区的库存,20145月湾区库存达到2.1亿桶的高位。

  输油管道网络不断调整

  截至2013年年底,美国共有石油输送管道约24万千米,石油输送管道共计27条,其中主要管道有ENBRIDGE管道、KEYSTONE管道、SEAWAY管道等。

  ENBRIDGE 管道系统始于加拿大,终点延伸至美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海岸地区,总长超过5000千米,其中3057千米位于美国境内,其余2306千米位于加拿大境内,平均运力约140万桶/日。

  KEYSTONE管道也是由加拿大至美国,共有三期工程。其中一期工程2010年夏季完工,二期工程2011 2月完工,一期和二期工程总长3462千米,总运力为59万桶/日。三期工程(自WTI交割地库欣至湾区休斯顿和亚瑟港)总长776千米,已在20141月投入运营,运力为70万桶/日。四期工程仍在规划取证阶段,若建成将取代目前的一期工程。三期工程和四期工程(设计长度526千米)又被称为KEYSTONE XL,其北段工程(即四期工程)因跨境且受环保组织抗议,此前曾遭到美国政府否决。KEYSTONE管道主要将加拿大阿尔伯塔出产的重质原油和美国BAKKEN盆地出产的页岩油等原油资源,输送至墨西哥湾区炼厂。

  SEAWAY管道目前的运输方向是由WTI原油期货交割地俄克拉荷马州库欣至德克萨斯州FREEPORT2012年以前运力为18万桶/日,运输方向与现在相反。20126月之后实行转向以及扩容,201311月运力增长至40万桶/日,2014年年中运力可能将进一步增长至85万桶/日。

  除此以外,今年下半年另一条值得市场关注的管道是PONY EXPRESS管道(简称PXP)。PXP管道全长700千米,始自美国怀俄明州格恩西,终至库欣。之前该管道以运输天然气为主,但2013年运营公司公布将其改为输油管道的改建计划,此前预计改建工程将在8月完成,市场正在等待进一步消息。该管道投入运营后的初期运力为23万桶/日,此后将扩容至40万桶/日以上。未来该管道将以运输BAKKEN油田出产的页岩油为主。

  综上所述,随着SEAWAY管道和PXP管道等扩容、改向工程的完成,将会有更多美国本土出产的页岩油等资源涌入湾区炼厂,进口原油资源将陆续被取代。可以预期,未来美国对进口资源的依赖将进一步减小。

  美国原油进口或进一步减少

  目前美国国内的原油产量仍在逐渐增长,而其原油出口在短期内放开的可能性较小,大部分美国原油仍将流向其国内炼厂。随着美国国内管道运输瓶颈问题的解决,美国炼厂将更依赖国内原油,其对外进口存在进一步减少的可能。

  一方面,美国原油进口需求下降可能加重美国以外原油供应的过剩;另一方面,产量增长和出口受限将促使美国原油价格继续贴水于其他地区价格,美国低于其他地区的能源价格将为其炼厂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虽然美国原油出口受限,但成品油出口存在优势,欧洲等市场的炼厂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近两年,欧洲地区已有多家炼厂因亏损等问题而停产,来自美国、中东等地区的低价产品以及其自身产品结构问题,导致欧洲炼厂竞争力下降。因此,在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进一步放开前,欧洲炼厂需求将继续维持低迷状态,欧洲市场可能继续面临供应过剩局面。

  综上所述,美国原油产量增加不仅将压制美国国内原油价格,对布伦特等其他地区价格也存在负面影响。无论是美国原油进口需求的减少,还是对出口的限制,均对美国以外地区的原油需求走强不利,利空国际原油期货价格。

 

 

  北半球今年夏季的油价显得格外疲弱。按说处于北美驾车出游高峰,油价会呈现季节性上涨行情。然而,需求旺季效应却未在原油市场中得到体现,反而因多重利空袭击,渺小的多头力量不仅被冲散,而且也导致油价一路向下,难以抬头,刷新去年以来的新低。据显示,上周WTI原油价格创出近16个月来的新低,布伦特原油价格也跌至近17个月来的低点。

  油价呈现反季节性下跌走势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独树一帜,复苏状况不仅好于美联储预期,也远好于其他经济体。美联储将于10月结束QE购债计划,升息预期变得异常强烈。内部因素支撑美元走强。从外部环境看,构成美元指数前三大非美货币的欧元、日元和英镑所对应的经济体,均表现不佳。其中欧元区陷入通缩环境难以自拔,即使祭出负利率和购买资产支持证券(ABS)与担保债券,也难在短期获得成效。日本在4月初上调消费税以后,经济受到冲击,二季度GDP增速转入负值,日元升值压力倍增。此外,英国面对本月18日的苏格兰公投事件显得素手无策,主权货币遭遇挑战,经济体容量下跌令英镑备受多头唾弃。在内外因素均有利于美元中长期走强的背景下,美元指数创出去年7月以来的新高,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原油自然受到压制。

  第二,随着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美国宣布能源独立,并开始对外出口原油,其原油净进口国身份退散,转而展现出净出口国姿态,从而使得全球原油供应能力增强。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9日公布的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由于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已在美国北达科他州、得克萨斯州和其他州实现共享,8月美国原油日产量平均达860万桶,,创1986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显示出美国页岩油产量的持续攀升带动美国原油产量的整体上扬。

  第三,中东、俄乌等局部冲突并未导致原油供应出现短缺或中断。可以看到,局部地缘政治冲突未使产油区和输油管道伤筋动骨,市场炒作供应端危机的意愿偏低,地缘因素给予油价支撑作用的边际效应逐步递减。

  第四,近期EIA和欧佩克组织双双调低了今明两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使得市场做多信心下降。其中美国能源署继续下修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15万桶,至90万桶。鉴于全球石油消费能力的下降,EIA2014WTI原油价格预估自每桶100.45美元下调至每桶98.28美元,并将2015WTI原油价格预估自每桶96.08美元下调至每桶94.67美元。

  面对四方面的立体空袭,原油价格易跌难涨,预计中长期也将呈这种状态。

        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