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西德州中质原油期货(WTI)的3月原油期货价格在跌破每桶27美元(26.86美元)的阶段低位之后,终止了本轮的连续下跌态势,展开强力反弹。油价在12日的交易中收盘上涨12.32%,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支撑油价反弹的重要原因是传闻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为避免油价进一步下跌已准备合作减产,市场均认为每桶27美元是现阶段油价的重要支撑价位。与市场观点一致,本文认为27-42美元/桶是当前油价的重要运行区间,OPEC具有较强意愿维持油价在此区间运行。
此轮油价下跌是诸多影响因素合力的结果,主要涵盖以下三方面:
第一,从原油供应端看,美国页岩油产量爆发式增长,对全球原油市场供应形成显著冲击。以页岩气、页岩油为代表的新能源革命开启后,美国原油产能剧增,2014年6月美国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消费国,对全球原油市场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其国内页岩油革命的推进,页岩油开采技术不断进步,原油开采量持续上升,能源自给率不断提升,在原油消费保持稳定的情境下,其对外部的原油依赖却呈现下降趋势。供应态势的变化是全球原油市场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沙特主导的OPEC对全球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它能通过改变全球原油市场的供求态势对原油市场施加显著影响。然而,在此轮市场竞争中,面对美国石油企业强势侵袭,以沙特为代表的OPEC国家放弃了限产保价的策略,而选择增加原油供给以抢夺市场份额,意图通过价格手段出清美国页岩油企业,实现市场“挤出战略”,这就显著加剧了当前供应过剩态势。
第二,从消费端看,全球消费需求疲弱,拖累油价下跌。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分化显著,整体趋弱。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表现稳定。而其他原油消费大国经济发展低迷,导致国际原油需求增长放缓。中国处于“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率出现放缓。对日欧而言,受制于人口结构性矛盾、债务负担高企等难题,日欧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进程缓慢而脆弱。而新兴经济体国家则面临大宗商品价格剧烈下跌以及美元走强带来的资金外流等困扰,国家经济发展普遍进入下行通道。消费端的需求低迷,叠加供应端的供给过剩,造成供需失衡态势持续强化,这也是油价下跌的根本性原因。
第三,从计价货币来看,美元指数持续上涨,助推油价下跌。自2014年10月美联储宣布结束QE起,美元进入了升值周期,由于国际原油以美元为计价单位,则强美元必将导致弱原油。美元指数在2015年实现上涨8.3%,在当年的全球升值国家货币中,升值幅度位居全球第一。
既有研究认为美国页岩油的开采成本为65美元/桶左右。令人疑惑的是,市场油价长期处于该水平线以下,而美国页岩油产量却没有显著下降,尤其在40-50美元/桶的价格水平下,产量保持稳定,原油库存屡屡创出新高。有鉴于此,本文认为,现有研究对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的研判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对当前的原油生产与竞争形势分析形成错误认识。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