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胶1309合约自5月中旬反弹结束以后,已经连续下跌四周。目前已经破掉了三年来的低点,呈现加速下滑态势。由于投资市场系统性风险增加,沪胶期货难以独善其身。同时,现货供需方面正处于僵持阶段,市场成交不畅,资金的缺乏可能会不利于供方,橡胶价格不容乐观。
经济数据整体不佳
近期公布的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明显不利于胶价上涨。从5月份汇丰PMI数据看,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回落0.8%至49.6,这是PMI在连续6个月保持50以上后首次低于该荣枯线。虽然官方PMI数据仍好于去年,但是并不受到市场认可。这表明国内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上周国内PPI数据公布,同比下降2.9%,环比下降0.6%,创8个月新低。进入2013年以来,中国PPI数据分别为-1.6%、-1.6%、-1.9%、-2.6%、-2.9%,呈现跌幅逐月扩大的态势。市场通缩预期增强,而央行大规模释放流动性的意愿不强,因此宏观风险必须由市场自己消化。
然而宏观风险不会一次性释放,今年上半年以来,有关于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讨论从未停止。目前中国经济遭受重创的可能性不大,市场风险不会出现集中释放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商品市场价格出现如“次贷危机”时的下跌可能性很小,但风险缓慢的释放可能会造成较长期的利空影响。
现货形势愈加严峻
受到金融市场利空因素影响,橡胶现货价格短期内仍处于下跌态势中。截止6月上旬,青岛保税区进口泰国20标胶价格已经跌至2400美元/吨以下,这已经低于国内大部分贸易商的采购成本。尽管如此,下游采购情绪依然不高,对于具体商谈的交易多继续压低价格,导致贸易商难以接受,出货意愿降低。
国内外汇管理局对贸易融资的检查力度收紧,前期的一些橡胶贸易企业质押融资被核查,而且后续的融资将更加困难,深圳等地已经叫停了贸易融资的业务。此外,从5月份我国橡胶进口数据也可见贸易的收紧。5月份我国进口橡胶18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但相比4月份23万吨的进口量下降了22%。这表明国内贸易商目前融资渠道有限,资金压力很大。如果这种情况继续维持,将有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质押,认亏出局。由此使得大批库存将低价投向市场,可能对橡胶价格产生进一步打击。
下游需求改善未影响价格
5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8.05万辆和176.15万辆,比上月有所回落,但同比增速仍达到13%。尤其是重型卡车数据好于预期,5月份,重卡市场销售各类车辆约7.2万辆,比去年同期的56044辆增长了28.47%。汽车市场的好转表明对轮胎需求也将相应增加,但短期内却无法传导到上游橡胶价格。
目前,国内橡胶库存量虽然开始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单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就高达35.5万吨。在橡胶的实际贸易中,买方话语权高于卖方。下游轮胎汽车的需求改善如果不发生突然性的变化,本轮橡胶去库存化过程将维持6个月左右。所以,供需格局很难在短期内反转而推动橡胶价格回升。
综上所述,沪胶短期内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很大,但也应该注意到,国内橡胶去库存的进程已经开始,后期供给量可能逐步减少。因此,沪胶本轮下跌可能是自2月份以来的最后一跌。
转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