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巨头联名上书监管部门、建议调整PTA期货规则的消息引来业内广泛关注。有知情人士称,由逸盛牵头,数家国内PTA生产龙头企业日前联名向相关部门反映,现有PTA期货市场对行业发展较为负面,建议完善优化制度,满足产业需要。证券时报记者就此消息进行了多方了解,以图还原事件的真相及市场各方的观点。
生产商指责PTA期货
“确实有这件事情,大概5家PTA工厂参与其中。”某企业知情人士表示,有些企业觉得现有PTA期货市场投机性太强,每年只有1、5、9三个主力合约,不利于产业客户参与,希望能形成像原油、有色金属那样的连续市场。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企业联名上书还建议郑商所对相关制度进行优化调整,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其中提到了保证金比例可以适当提高,抑制投机,促进交实盘”。
另有消息人士称,部分PTA工厂甚至在相关材料中提出了“PTA期货危害实体企业”的骇人观点。有参与企业指出,当前PTA行业整体不景气,PTA工厂原本就亏损严重,期货长期贴水影响市场价格预期,而企业套保盘有时还会遭遇挤仓。
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领域。2006年12月18日PTA期货合约在郑商所上市交易。
PTA上市至今6年多,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近年来,市场参与度逐步上升,包括恒逸、荣盛等一批产业客户也开始进入市场。此前,很少听说现货企业指责期货市场的情形。记者就此事向郑商所了解,相关人士表示并不知情。
专家认为有失偏颇
生产企业指责期货市场,这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似乎有失偏颇。
据了解,PTA期货主力合约不连续是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在这些企业看来,这样的期货市场格局影响了产业客户的套保效率。不过,目前国内期货市场除上期所铜、铝、铅、锌期货外,多数期货品种都存在上述问题,这并不影响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
国金期货首席经济学家、副总经理表示,农产品(行情,资金,股吧,问诊)期货因为季节性关系,会形成常态化主力合约,化工品由于市场资金的交易习惯当前也呈现类似特征,这是市场层面选择的结果,不能作为期货市场价格发挥功能不好的理由。总体来看,国内期货市场现有品种的合约设计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期货价格是市场资金博弈的结果,一定不是垄断价格,由于交割机制存在,最终会向现货回归。现货龙头企业认为期货价格影响企业定价,这其中反而存在垄断嫌疑。”江明德称。
针对期货主力合约不连续的问题,记者还咨询了不少专业人士。分析人士认为,这或与品种本身的定价机制和市场参与结构存在关联。PTA等化工品生产企业大多采用月结价合同货销售,现货市场的产业集中度一般较高,企业不愿让渡现货定价主导权。而投机资金通常倾向远月交易,最终容易形成主力合约偏向远月的格局。
某聚酯工厂相关负责人称,近月活跃是市场各方参与的结果,铜等有色期货品种之所以会形成连续的主力合约,主要由于现货市场已经习惯使用期货定价,定价机制的市场化程度高,机构参与度又较大。现在PTA行业并没有拿期货给现货定价,而PTA工厂本身更不愿让出定价权,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短期来看,这样的格局很难改变。但你不能因此去全盘否定市场,期货只是工具,关键看企业自己怎么用。”上述负责人表示。
完善市场尚需多方携手
完善市场难以一蹴而就,还需期现市场多方携手。
作为期货市场的重要管理者之一,期货交易所应当充分考虑产业客户的合理需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制度及规则创新,提升国内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而现货企业作为期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有合规参与市场,共同维护市场健康发展的责任。
在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看来,期货市场的很多细微变化都有助于现货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铜等工业品类似,包括PTA在内的化工产品可能也有对期货市场连续主力合约的需求,交易所可以对此研究,看看能否在制度上做一些调整,对市场交易者进行有效引导”。
“比如增加交割月份、增加交割替换等级、升贴水调整或交割仓库调整,从而有利于期货合约真正为实体服务。”胡俞越还举例说,像大连豆粕上市后就进行了几次积极调整,交割地点从大连周边往东南沿海转移;合约增加8月和12月份,贴合产业需求;尤其是采用厂库的特殊交割制度,使得市场快速发展。江明德也认为,针对相关问题,期货交易所可以积极研究改善。“机构参与度是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期货交易所有培育市场的责任,还应在品种运行过程中解决产业链上新的问题”。
转自: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