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有消息称,中国和澳大利亚双方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其中包括两国政府关于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意向声明。
据澳大利亚对外事务和贸易部发布的中澳自由贸易协议内容显示,从中澳自由贸易协议生效的即日起,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焦煤的关税将从3%降为零;而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动力煤的关税将在两年内降至零。
一位进口煤贸易商表示,由于中国缺乏优质的焦煤,而澳大利亚的焦煤低硫,而且强度等各方面的指标较好,中国比较需要这样优质的焦煤。因此,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焦煤的关税率先降至零。
安迅思还分析认为,由于焦煤的价格较高(一般在900元/吨左右),且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因此如果取消3%的关税(相当于不到30元/吨)对中国焦煤市场会造成一定冲击,但影响不会非常大。
此外,国际贸易商表示,若按照协议所说的,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动力煤关税在两年内降至零的话,感觉对中国动力煤市场影响不会特别大,因为两年时间足够国内煤炭企业整合以及升级转型了。这个谈判结果体现了中国政府依然希望保护国内煤企。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是中国进口煤炭最多的国家。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份-9月份,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动力煤4557.2万吨,占中国进口动力煤总量的43.6%。;而同时期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焦煤2094.5万吨,占中国进口焦煤总量的47.2%。
10月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调整煤炭进口关税,规定从10月15日起,取消多个煤种的零进口暂定税率,实施3%至6%不等的最惠国税率。
上述政策的目的就在于限制煤炭进口,缓解国内供应压力,拯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煤企。
安迅思分析师邓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中国将焦煤和动力煤关税区别对待是比较有技巧的。一方面,中国需要澳大利亚的优质焦煤,给予澳大利亚焦煤即刻免除关税的优惠可以当做在中澳自贸谈判中作出让步。另一方面,两年内将动力煤进口关税降至零,可以给予国内煤企一定的缓冲和整合升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内煤企脱困。
随着煤炭行业脱困政策不断出台,煤企限产、进口关税恢复、清税立税等一系列煤炭救市政策。煤炭价格逐渐企稳回调,并出现小幅回调。但笔者分析认为,明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压力仍然不小,预计社会库存高位和下游需求不旺仍会伴随着明年的煤炭市场,对煤炭价格形成遏制作用。预计明年,发热量5500大卡煤炭港口交易价会稳定在550元/吨左右的低位水平,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现象。
1.经济运行平稳将影响煤炭消费数量
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今年,在房地产市场滑坡,内需及工业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下,下游需求未出现实质性好转,电厂耗煤保持低位,采购积极性不高,遏制煤价的上涨。明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继续进行,加之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推进,全国煤炭消费增速由前10年年均增长10%左右回落到3%左右,煤炭需求增速大幅放缓。预计明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稳中趋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煤炭需求预计难有较大回升,遏制煤价的大幅反弹。
2.煤炭企业产能超前,将加大供大于求压力
“三西”煤炭基地产能释放,产量增加,加之前期经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的煤矿产量快速释放,大量资源被发运到港口和下游用户,市场供大于求压力还将加大。目前,煤炭市场供大于求、需求不足与产能建设超前、产量加快释放相互叠加,造成全国煤炭库存大幅增长,社会库存连续30多个月保持在3亿吨以上,其中,全国重点电厂存煤接近1亿吨,可用天数高达30天。明年的煤炭市场需要消化高位的煤炭库存,且用户采购渠道增多,并不缺少煤炭,煤炭市场供需平衡难以实现,影响煤价的上涨。
3.水电将继续对火电保持挤压态势
今年水电运行良好,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水电发电量为7155万千瓦,同比增长20.8%,增速同比提高16百分点,水电出力增加减轻了火电厂的负荷;预计四季度,水电运行减少的并不多。国家能源局表示,2015年水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3亿千瓦,同比增长约1000万千瓦,预计明年,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外购电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将减少煤炭消耗。
4.非化石能源替代作用加大
国家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抑制了煤炭需求。今年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量保持两位数增长,而火电处于零增长状态。明年,溪洛渡-浙西、向家坝-上海、锦屏-江苏等跨区输电线路继续发力,使得四川、云南等地水电大幅输往华东华南地区,预计减少电煤消耗3000万吨以上。国家加大环保力度,非化石发电正值爆发性增长期,跨区域送电不断大幅提高。预计明年,各种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规模进一步加大,还将制约煤炭需求。
5.国内对进口煤已形成常态化采购
虽然国家采取增收进口煤关税和提高质量准入门槛等措施限制进口煤,但随着内贸煤价格的回涨,煤炭进口数量或出现反弹,继续登陆国内市场,对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形成遏制,尤其印尼、越南等国煤炭不受关税影响,凭借低价位的优势,仍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加大供大于求压力,并遏制国内煤价的反弹。
6.港口运能提高,运输更加宽松
随着曹妃甸煤二期、京唐港扩容工程等新增运输能力的投入以及神华准池铁路开通,各港口运能快速提高,堆场越来越大,存煤能力增强,库存压力也在加大。当前,北方港口和运煤铁路的运输能力将远远超过下游实际需求水平,运输实现宽松化;秦皇岛港、唐山港(行情,问诊)(行情,问诊)与黄骅港之间,对准混、伊泰等低硫环保型煤炭的货源竞争日趋白热化。各港口必然加强与铁路部门的联系沟通,全力加快卸车,增加场存,吸引用户,造成各港口存煤不断攀高,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
综上所述,预计明年煤炭社会库存将缓慢下降,煤炭价格会摆脱低位徘徊,较今年有小幅上扬,市场形势进一步趋好。但受需求增速减缓和环保压力加大等双重因素影响,全年煤炭市场形势并不乐观,买方市场格局有可能长时间占据主导,煤价保持低位运行,沿海煤炭运输继续艰难前行。
进入11月后,动力煤期货一度大幅下跌,最近一周有所反弹,但力度较弱。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11月神华煤价上调幅度低于预期,二是澳洲启动自贸区谈判可能致使煤炭进口关税上调政策形同虚设,三是下游需求旺季不旺。
目前现货市场价格坚挺,期货贴水幅度较大,但由于下游需求不旺,从长期来看,动力煤期货偏弱格局不会改变。稳健的投资者可通过“买远卖近”套利,TC1501合约压力区间为506—510元/吨。
利多不充分
神华等四大煤企从11月1日起将下水动力煤价格全线上调15元/吨。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会议透出的信息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动力煤价格应回升到0.1—0.12元/大卡。照此计算,5500卡值动力煤年底至少应上涨到550元/吨,因此市场认为神华等大型煤企此次调价幅度过小。
近日市场传闻神华将再次上调11月下水动力煤价格,但截止到17日仍不见具体文件,预计后期神华等大型煤企上调动力煤价格的幅度将较为有限。
近日,据华东沿海多家电厂人士透露,神华集团11月对兑现率不作要求,本月即使煤炭拉货兑现率达不到90%,也可以享受10元/吨的优惠,即5500大卡下水煤平仓价514元/吨,5000大卡下水煤平仓价454元/吨。显然,神华对未来煤价上涨预期不强。
财政部近日宣布上调煤炭进口关税,导致煤炭到港成本增加25—30元/吨。然而,我国进口煤主要以印尼煤、澳煤为主,其中印尼属于东盟自贸区,可豁免关税,而澳大利亚正积极与我国谈判建立中澳自贸区,如果谈判成功,煤炭进口关税上调的政策将形同虚设。因此,政策面的利多对煤价支撑力度有限。
消费旺季不旺,库存持续增加
下游需求方面,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全国火电发电量320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5.8%。进入消费旺季以来,我国沿海六大电厂日耗煤均值为61.80万吨,低于去年同期;可用库存天数为23天,远多于去年同期。目前国内气温总体较去年偏高,动力煤消费旺季不旺有望成为今年的一大特色。
库存方面,全社会煤炭库存年内一直位于3亿吨上方,最近2个月有走高趋势,目前已接近4亿吨。
秦皇岛库存近期呈上升趋势,库存船舶比大大超出合理比例。秦皇岛锚地船数为29艘,预到港数量为6艘,反映出下游用煤企业拉煤欲望非常低,后期库存进一步上升的概率较大。下游方面,沿海六大电厂库存截止到11月17日为1421.80万吨,仍处于高位,这限制了电厂补库操作。库存高企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这将抑制煤价反弹空间。
2014年7月17日,国家能源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通知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关于有序推进煤制油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稳步推进煤制天然气产业化示范的指导意见》,近期将发布实施。
随后不久,上述两份《指导意见》的草案开始征求意见和修改。然而,迄今为止再无下文。
11月中旬,南都记者从发改委相关官员处获悉,这两份《指导意见》已经搁置,因为“争议比较大,条件不成熟”。
焦点是环保问题
在这两份《指导意见》中,“适度发展”煤制油和煤制气都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意义,需要“重点建设”的示范基地集中在黄河流域的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然而,这些地区恰恰又都是水资源有限、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方。因此,“量水而行”和“落实最严格的环保要求”成为了指导性的基本原则。新建项目被要求落实环境容量和排污去向,废水废气都被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排放标准。
如果按原计划推进产业化的示范,这样的要求能够被满足吗?尤其是那些规划在干旱地区,没有任何污水排放条件的大型项目,如果必须推进,又要符合环保要求,就只能按照“零排放”的标准来设计和实施。先期已经于这些地区投产的示范性项目就是以这种方式获得的“路条”。
就在两份《指导意见》开始制定前不久,在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全国各地已经有现成经验的各类煤化工企业,都被摆上桌面讨论—究竟有没有一家企业真正实现了号称的废水“零排放”?现有的生产工艺、污水处理技术以及管理规范,能不能真正做到清洁无污染?
有的企业,数次改造的投入已经比最初的计划投资翻倍,但仍然因为“不可避免”的污染而被罚款;有的企业花了数百万做调研,却发现“自己都难以说服自己”,于是顶着地方政府不断催促的压力暂停了投资计划。
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石化轻纺评估部主任周学双告诉南都记者:“如果‘零排放’只是为了突破上项目的环境限制而编出来的一个神话,现有工艺技术根本做不到的话,那么就必然意味着,要么是污染转移,要么是偷排偷放。结论可以待事实去验证。”
“计划外”污染
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有一片叫做芦河的封闭湿地,曾是当地农民饮用和灌溉的水源。2012年左右,芦河的水面开始被大面积黑色的污水和白色的泡沫所覆盖,当地居民告诉南都记者,这都是由一根排污管造成的,排污管连接着正在建设中的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大型化工厂。
这个化工厂,号称“全球首套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285亿元,主要由180万吨的煤制甲醇和150万吨的渣油热裂解及下游产品组成。
按照以前的环保总局和现在的环保部历来的环评分级审批规定,这样的项目应该由环保部来审批。然而,经南都记者核实,这个陕西省的重点项目在2008年的时候,就由陕西省环保厅直接批了。因为项目所在地没有可以纳污的水体,所以陕西省环保厅就以“零排放”作为项目的实施条件和水污染控制的目标。随后,项目建设启动,迄今为止尚未满负荷运行,却已经频发污染事件。
2013年初,因为排污芦河,当地媒体已经对其进行了曝光。根据当时官方的解释,这是因为施工阶段污水处理设施尚未建成造成的。2014年11月,南都记者在芦河湿地现场看到,那根连接化工厂的排污管依然插在芦河湿地里,周围的水体依然浑浊肮脏,散发着阵阵臭气。
项目方负责污水处理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现在污水处理设施已经建好了,所有废水按照环评要求进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中水回用了。“那个排污管肯定已经堵了,不再外排了。”他说。
污水“暂存”池
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公司设计的“零排放”设施中,包含一个“沙生湿地生态园”项目。根据环评报告,这片湿地“将彻底解决园区中水处理站剩余中水、高盐水、污水处理站排水及废碱液的处理及排放问题”。
2014年11月,南都记者在工厂外的一片沙漠中找到这片占地168亩的“人工湿地”。该项目“零排放”工程的负责人,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齐永红告诉南都记者,这其实就是一个缓冲池,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空的,因为目前前端的设施运行还不稳定,污水中有些指标的波动大,来不及处理的时候就暂时储存在这里。并且也做了防渗,保证不会污染地下水。
当地水利部门的一位官员告诉南都记者他的担忧—排放条件受限制的煤化工厂大都有一个巨大的水池子,不管名称上叫暂存池也好,还是用来蒸发结晶浓盐水的蒸发塘也好,都可能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隐患。搞不好,就是一个大渗坑。
南都记者沿着黄河考察流域内各煤化工工业园区发现,装满污水的“大水池”基本是各煤化工基地的标配设施。更在多位业内人士处得到证实—目前已建蒸发塘的蒸发效果并不理想,而污水暂存也只是权宜之计。更为麻烦的是,从最后的浓盐水中取出来的氯盐、硫酸盐等成分,如果放置不当,一场雨下来,就又变成了污水,搞不好也会渗入地下。
藏于沙漠的渗坑
摆在明面上的“大水池”还可以说在监管的视线范围内,南都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示范性的“零排放”项目甚至存在渗坑偷排的嫌疑,比如西拉木伦河上游的大唐煤制气项目。
在大唐公司煤制气项目厂界外的西北角,藏于没有道路的沙丘深处,有一个面积如网球场大小,深度大约5米的长方形沙坑。
2014年8月中下旬,大唐公司因为准备把煤制气项目卖给神华公司而停产,进行相关的整理核算。在此之前,这个坑里数次出现黑色的脏水,并伴随明显刺鼻性气味。沙坑壁上也留下了污水下渗留下的痕迹。当地牧民告诉南都记者,大唐公司不仅有臭气熏天的蒸发塘,也用这个渗坑来偷偷排污。
2014年11月,南都记者发现,沙坑已经被清理过。一位工人解释说:“这个坑是用来接厂区内的雨水的,而且是15分钟之后的雨水才排到这里。前15分钟的雨水比较脏,我们都全部搜集处理。”至于为什么这个坑没有做任何防渗,该工人解释说:“因为15分钟之后的雨水就不脏了,所以不需要防渗。”
南都记者查阅该项目的环评报告发现,按照给排水的要求,厂区的雨水要搜集回用,来不及搜集的,会经由管线输送至据厂界东5.5公里处的蒸发塘里。蒸发塘是用来蒸发结晶浓盐水的,占地面积达1平方公里,每小时处理污水的能力是500立方米。能装下的水量至少是这个沙坑的几百倍,有多少“雨洪”需要另外再挖坑排放?
南都记者从当地水利部门获悉,截至8月份大唐公司停产之前,当地的抗旱形势都异常严峻,一直都没有有效的降水,庄稼都大面积绝收,哪儿来的那么多雨水呢?
而据另一位参加过大唐项目环评审批的专家介绍,当地年均降雨量仅为379毫米,而蒸发量为1688毫米,所以就没有必要再专门建造“泄雨洪”的设施。
此前,大唐公司的一位环保专家告诉南都记者,大唐煤制气项目总投资200多个亿,其中环保投资就有20多个亿,并且还在不断地追加投入进行改善优化,绝对没有必要为了节约一点成本而偷排偷放。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赞同他的说法,并怀疑“偷排”的情况如果存在,更可能是因为有些非正常工况下的废水实在没办法或者来不及处理,又受制于“零排放”的设施限制,所以就“被逼”偷排了。
大唐公司凭空挖出来的这个大坑,成了悬在工厂西北角上的一个问号,也成了煤制气的“先行示范”项目留给这个行业的一个问号。
国家发改委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告诉南都记者,目前,煤制气的技术本身就并不成熟。然而,在政策和经济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已建、在建、拟建的煤制气项目已经超过60个,绝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
除了“不成熟”带来的生态隐患,从大局角度讲,急于求成地推进产业化也会后患无穷。李俊峰说:“所以,它的发展切不可一拥而上,这种产业一旦形成,将长期固化下去,对我国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
焦化厂库存压力较低 焦煤底部特征显现
上周焦煤期货企稳反弹,在黑色产业链的几个品种中走势最为强劲。笔者认为,焦煤现货受行业政策刺激,走势向好;焦化厂焦煤和焦炭库存位于低位,无去库存压力;钢厂维持高利润,对炼焦煤需求维持稳定,在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下,焦煤价格将继续上行。
炼焦煤现货走势向好
受益于政策利好,煤炭行业底部已经出现。今年煤炭行业通过限产、提高进口关税等政策帮助煤炭企业脱困。限产方面,发改委下发《关于遏制煤矿超能力生产规范企业生产行为的通知》,要求年度煤矿不超能力生产。所有未经核准但已建成并组织生产的煤矿,一律停产。按照最新一期公布的产能和产量数据,全国超产幅度接近20%,这也意味着,如果要达成减产目标,那么年内将减产20%以上。
国有重点煤矿产量数据印证了减产正在执行。9月内蒙古煤炭产量7368 万吨,同比减少14.30%,其中国有重点矿产量5588 万吨,同比下滑14.48%,今年以来首现负增长。自7月开始,山西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环比就出现负增长。国内重点煤矿对于煤炭产量的控制,对供给端收缩作用明显。
在应对进口煤冲击方面,国家提高了煤炭进口关税,将炼焦煤进口关税提高至3%,相当于增加进口煤成本20—30元/吨。出口方面,市场传闻将下调出口关税,从10%下调至3%。若该政策得以实现,将进一步减缓国内煤炭产能过剩压力。
炼焦煤现货市场正在逐步反映政策的利好效应。10月以来,炼焦煤现货价格企稳上涨,11月初,山西临汾、吕梁等地焦煤价格再度上涨10—20元/吨。当前产地炼焦煤库存压力较小,低灰低硫煤种销售紧俏,洗煤厂原煤采购积极,现货市场企稳上涨趋势延续。
焦化厂库存压力较低
今年以来,焦煤、焦炭等炉料价格持续下挫,钢厂、焦化企业囤货意愿极低。从钢厂库存来看,华东钢厂焦炭可用15.3天,去年同期为17天;华北钢厂焦炭库存可用天数10.8天,较前期稍有上升,但仍低于往年同期13.2天的库存水平。港口现货方面,天津港(行情,问诊)(行情,问诊)焦炭库存下跌至181万吨,连续3周低于200万吨关口。北方四港(京唐、日照、连云、天津)炼焦煤库存318万吨,为2012年以来的库存低点。钢厂、焦化厂、港口均为无去库存压力。
APEC会议期间,河北等地钢厂接到限产通知,对烧结机、高炉等炼钢设备进行闷炉,对煤焦需求形成不利影响。但即使在需求走弱的情况下,焦煤、焦炭现货报价依然坚挺,显示当前煤焦继续下跌的空间极为有限。随着会议的结束,钢厂补库将进一步增加焦煤、焦炭的需求。
钢厂减产意愿薄弱
年初至今,普氏铁矿石从140美元/吨下跌至75美元/吨,跌幅接近50%。受益于原料端的下跌,尽管螺纹钢等成材价格走弱,但钢厂生产利润却在不断增厚。根据调研反馈的数据,部分螺纹钢生产企业利润高达100元/吨,板材企业生产利润在200—300元/吨,而且利润的恢复从4月开始,至今已有7个月。
按照以往经验,钢厂在钢材生产亏损200元/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减产动作。当前钢厂利润维持较好,减产意愿极为薄弱。同时,今年钢厂利润恢复持续时间较长,也进一步增加了钢厂在价格不利情况下抵御风险的能力,减产的概率更是小于往年。钢厂生产稳定,维持了对焦煤、焦炭的需求。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