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国内商品总体回落,尤其是煤炭、铁矿石主力合约期货价格跌幅超过2.5%,不过玻璃期货价格却小幅下跌,主要是由于玻璃行业潜在利多来临。
沙河玻璃产能被迫压缩
9月22日,河北邢台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根据《邢台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关于做好河北省2017—2018年采暖季错峰生产攻坚行动的通知》,要求邢台市安全、迎新、长城、德金、鑫利、正大、元华、海生和鸿昇等沙河玻璃生产企业在采暖季期间生产线被限产15%以上,并鼓励玻璃企业在采暖季进行冷修。
据悉,沙河地区玻璃生产企业已经于10月1日正式开始限产15%。10月3日,河北有关领导率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邢台暗查暗访发现,某玻璃企业存在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无证排污等问题。该领导责令企业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改,并要求省市有关部门对企业存在问题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置,严加监管,确保各项问题整改到位。随后省环保厅迅速组织执法精干力量对沙河市所有玻璃企业进行逐一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依法处理,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治的治,并尽快落实到位;企业要加速整改,严格整改,整改不到位,坚决不能恢复生产。
由此可见,作为全国玻璃产业主要集聚地和郑商所玻璃期货定价基准地,沙河地区玻璃生产无疑将面临比之前预期更为严厉或苛刻的环保要求,投资者务必需要重新评估政策面对玻璃供应端的影响程度。
上游纯碱价格连续跳涨
今年7月以来,随着国内环保超预期严查,中国纯碱行业加快去产能(近几年累计退出产能达到300万吨,占比10%左右),纯碱行业再度出现类似2016年底环保核查停产期间出现的“供不应求”局面,纯碱价格连续加速拉涨,其中华北地区纯碱价格由7月初的1650元/吨不断上涨至国庆节前的2200元/吨。据了解,自10月1日起沙河地区纯碱到厂价格再度上涨了200元/吨至2400元/吨,超过今年年初最高的2350元/吨,并创出自201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预计其他地区纯碱价格也将陆续跟涨。由于纯碱占玻璃生产总成本大概三分之一左右,因而玻璃上游纯碱价格连续跳涨和玻璃生产线被迫减产15%均会助推玻璃生产成本上升。据中国玻璃(0.78 +2.63%)期货网统计,受玻璃限产和纯碱涨价等因素影响,河北沙河地区玻璃毛利率由此前的20.05%逐渐下滑至目前的12.21%,燃煤薄板玻璃利润陡然下滑150元/吨。
玻璃期现价格严重分化
自8月下旬以来,郑商所玻璃主力FG1801合约期货价格“见顶回落”,从1467元/吨逐渐下跌至1292元/吨,下跌了175元/吨左右,跌幅达到11.92%。与此同时,全国玻璃现货平均价格稳步多次小幅上调50元/吨左右,各区域主要玻璃生产企业累计上调了35-80元/吨不等。自8月12日山东淄博玻璃行业协调会议号召企业在一个月之内分四次累计涨价200元/吨,一个半月以后各区域主要玻璃生产企业已经累计涨价60-110元/吨不等,全国现货平均价格累计上涨了85元/吨左右。据了解,营口信义玻璃(7.95 +3.11%)自10月9日起白玻璃所有产品上涨20元/吨。由此可见,近期玻璃期货价格和玻璃现货价格走势出现明显的分化,进而导致玻璃主力1801合约的基差由负数转为正数,目前已经较沙河安全5MM玻璃现货价格贴水近180元/吨。在玻璃现货市场涨价尚未出现“见顶”迹象的背景下,如此深度的贴水势必限制玻璃期货价格的下跌动能和下跌空间。
由于沙河地区玻璃行业政策面发生重大转变,玻璃生产线已经限产15%,预计采暖季更多符合冷修条件的生产线会主动或被动停产,尽管“金九银十”期间玻璃需求“旺季不旺”,但是沙河区域供需天平将会转向供应端。同时,玻璃成本刚需上升,玻璃期货价格深度贴水;此外,玻璃主力1801合约期货价格回调也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位,即1300至1500元/吨的震荡区间下沿线附近。后市预计玻璃期货价格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建议投资者不宜盲目追空。
来源: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