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中旬以来,沪胶1011主力合约一直处于区间振荡盘整状态。随着上周五的一根阳线拉起,市场似乎给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但未来市场可能并不如想象得那么简单。笔者以下从宏观经济层面、季节性橡胶增产和下游消费疲弱等方面为着眼点,为投资者逐一分析。
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二次探底可能性加大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一次探底之后,2009年年初各国纷纷拿出救市方案,中国也推出四万亿资金救市。从表面上看,此举是通过投资来拉动内需,但笔者认为,这是通过“明天”的产能过剩来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推动的结果便是形成“明天”的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当前国内的汽车行业高库存量和轮胎产能过剩现象无疑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转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升级,依靠发展新能源和高科技来代替传统经济,从而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经济转型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过程。温总理近期承认国内经济二次探底可能性较大,滞胀的硝烟已经开始弥漫。从目前的各项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0.3%,比一季度的11.9%降低了1.6个百分点。不仅GDP出现回落,其他多项经济指标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增速明显慢于1—5月的18.5%。除此之外,消费和投资也呈下滑趋势。同时,欧美国家正在经历二次探底过程,人民币对欧元升值20%,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带给中国出口的影响将会在三季度经济数据上体现出来,再加上国内消费拉动不起来,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果政府在后期不能推出新的刺激政策的话,笔者认为,国内引发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加大。
二、产胶旺季来临,供给压力凸显
目前东南亚产胶国正处于割胶期,市场天胶供应较为充足。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6月30日在其月度报告中认为,2010年全球天然橡胶供应量增幅预期为5.2%,这使得2010年全球天然橡胶产量预估达938.4万吨。同时,马来西亚统计局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5月份天然橡胶产量为65254吨,同比增加9.2%。截止到5月底,马来西亚天然橡胶库存为120731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4%。因产区天胶供应充分,国内进口量有所增多,船期报价有所下滑。据海关总署公布,中国2010年1至6月天胶进口量同比增1%至84万吨,其中6月进口量环比增33%至12万吨。国内产区方面,市场供应也是十分充裕。这些都将对当前以及今后一个阶段的橡胶价格造成实质性的压力。
三、汽车库存高企,轮胎产能过剩
从往年汽车的产销情况看,4月份以后,汽车产销进入传统淡季,并将持续到8月份,从这个角度看,沪胶价格未来一段时间难以从下游需求方面获得有力支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显示,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9.06万辆和141.21万辆,比5月分别下降1.84%和1.83%,且汽车销量环比减少已持续了三个月。而产销不佳的同时,国内汽车库存却在不断增加。目前国内的汽车库存量已经超过230万辆,库存周期达到55天。而期限超过60天,企业将不得不考虑减产来缓解库存带来的压力。
此外,近期轮胎产能过剩现象愈加严重。相关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内地轮胎产量为7416万条,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1.6%。而同样是5月,我国汽车产量为131.27万辆,环比降低14.36%;销量为119.47万辆,环比降低13.95%。数据显示,国内轮胎行业陷入了产能过剩的发展瓶颈。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天胶需求量的增多。下游消费的不振,将很难带动橡胶价格持续性上涨。
四、买家购货谨慎,人民币升值带来天胶及产成品价格两头受压
近期橡胶现货市场交易清淡,市场普遍对后市看空,造成买家购货谨慎,对于远期采购的兴趣也不大,对于近月采购也比较倾向于随用随买,每次采购的数量较少。现货市场,农垦全乳胶均价维持在23100元/吨附近。此外,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更加强烈。橡胶作为依赖进口的一种资源,本币的升值将导致进口成本降低,进口量增加;而橡胶下游产品轮胎依赖出口,出口商品在本币升值的背景下出口价格将上升,出口量受阻。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天胶进口量增加与产成品出口量受阻的情况下,天胶及产成品价格两头受压。
综合来看,国内宏观经济前景不明,二次探底的风险仍然存在,天胶主产区又处在供货旺季,下游消费产能过剩,消费疲软,沪胶可谓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笔者认为,后市沪胶局部反弹之后,重心仍将不断下移,寻求季节性底部。
转自 99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