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在上周末宏观经济数据大好刺激下,沪胶重心有了明显的上移:从24000元/吨~24500元/吨区间上移至24600元/吨~24900元/吨区域。沪胶未来仍有上移的空间,因未来宏观因素将可能继续得到改善,而基本面尽管目前仍不佳,但改善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保税区库存高企,现货需求改善尚需时日。青岛保税区的库存一直处于高位。11月30日,保税区库存达到29.05万吨。其中天胶19.3万吨,合成胶4.49万吨,复合胶5.26万吨。保税区的库存高位尽管不能完全说明供需状况,但去库存化迟迟不能实现也能说明需求跟进速度较缓。胶价上涨步伐快于基本面改善。
汽车销售继续改善,未来需求可望得到提振。中汽协于12月10日公布了11月的汽车产销数据。产销出现明显的增长。1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76.14万辆和179.1万辆,环比增长11%和11.5%,同比增长3.9%和8.2%,达到今年以来的次高水平。
汽车消费增速的恢复表明由于钓鱼岛事件引发的日系汽车销量大减,从而拖累中国汽车销量增速下滑已经得到缓和。预计“弥补”效应将可能继续维持到第一季度。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汽车消费复苏引发的消费需求增长将最终向下传导至橡胶 上。
受到原料价格下跌拖累,合成胶连连下跌。与此同时,天胶的相对强势造成两者价差迅速扩大至6000元/吨~7000元/吨,处于近一年来的高位水平。尽管合成胶价格表现不佳,但有两点原因我们认为对天胶不会构成拖累。首先,尽管两者存在共同的下游轮胎,但目前两者的结构调整余地很小,合成胶与天胶的替代性不足。其次,预计来自欧洲的丁二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到港量将减少,丁二烯价格将可能止跌。而由原料下跌主导的合成胶下跌也将戛然而止。第三,两者的价差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11年2月,天胶与丁苯的价差甚至达到了17250元/吨的水平。价差尚有较大的扩大空间。
上周末中国官方公布了一系列经济数据,不乏亮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4.9%,比10月份的14.5%增长40个基点。而月初公布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增长至50.6%,继续巩固在荣枯线之上。
宏观数据的发布提振了多数商品的价格水平,甚至疲惫不堪的股市也得以提振上行。天胶由于在重卡轮胎上的使用比重较大,而重卡需求又与基建投资进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因此沪胶对于宏观数据的变动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宏观数据的改善无疑为沪胶提供了上涨空间。我们认为四季度宏观状况当形成底部空间,在未来宏观状况将有进一步的改善空间,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块。这无疑对沪胶有较为明显的提振作用。
国内海南和云南两大产胶区逐步在12月步入停割阶段。国内的供应将逐渐减少。而东南亚地区也将在明年一季度步入停割阶段,因此从季节性上来说,下一个阶段是沪胶上涨的一个周期性因素会较大。
从上述分析综合来看,沪胶上涨的确在基本面上还仍旧面临一些困扰。但我们认为后期改善的空间较大。沪胶后市上涨的概率较大。比较不确定的是上升的过程,可能要继续面临多重曲折,一蹴而就恐难实现。(
转自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