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能源化工
商品整体趋弱 焦炭“换月”领跌
发布时间:2012-10-24 08:46:58

  与螺纹钢互相帮衬的焦炭期货,空头昨天开始“换月”。同时,在工业品整体趋弱的背景下,与橡胶一同领跌国内商品市场,焦炭期货主力1305合约跌幅达2.78%,橡胶主力1301合约跌幅2.37%。业内人士分析,近期原油价格不断震荡走低,对焦炭、天胶形成较大利空,后市惯性震荡走低。

 

  国元海勤期货研发中心总经理姜兴春称,商品整体受油价回落和美元反弹影响,短期内将震荡走低,但经济面数据相对利多,货币政策宽松,市场下跌空间有限。

 

  期市阴跌不振

 

  昨日,国内大宗商品市场整体“飘绿”,除黄金、玉米、棕榈油、塑料、甲醇等品种有微涨外,其余均以下跌收盘,从整体走势上看,工业品较农产品(000061)跌势更大。

 

  姜兴春分析,螺纹钢和焦炭资金市明显,且面临前期高点压力,后市高位震荡难免,主要是钢铁需求不足,但不断出台的政策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利多成分偏大。豆粕反弹进入关键压力位,后市相对震荡偏空。

 

  焦炭空头移仓“换月”

 

  近期连续上攻的焦炭期货,与其相互帮衬的螺纹钢,昨日一同开始回调。海通期货分析师麻城表示,9月初以来,焦炭连续上涨已经超过300/吨,上涨幅度达17%左右,继续上涨需要明显的利好因素出现,尽管钢价上升螺纹钢帮衬,但实际上没有其他利好出现。

 

  上海中期期货研究员黄慧雯也认同这是技术性回调。她表示,23日恰好是主力合约完成“换月”之日,从1301合约到1305合约,走势上看1301合约跌幅要略小,跌幅为1.22%,因此可以说是空头移仓远月。

 

  大连商品交易所盘后持仓报告显示,截至1023日,焦炭主力合约1305前二十位空头持卖单量为26246手,比上一交易日增加9796手。

 

  黄慧雯说,相比来看,1301合约价格将更接近现货,其抗跌能力要强于1305主力合约。不过,由于当前供需面相对利多,且钢价上升钢厂恢复生产,带动焦炭也比较坚挺,此外焦化企业开工率仍然较低,产量并没有大幅释放,因此后期仍有涨价空间。

 

  橡胶或短暂调整上行

 

  沪胶方面,延续日前跌势大幅下挫,沪胶期货主力1301合约跌幅2.37%。另外,东京工业品交易所(TOCOM)橡胶期货主力3月合约昨日跌幅为0.20%

 

  从走势看,8月中旬以来,沪胶已经过一波强力上涨。分析人士称,这主要来自宏观以及基本面众多利好的提振,10月沪胶突破前期震荡区间,整体重心上移,基本摆脱年内底部,然而近日连续回调,回调深度不断加大。

 

  基本面方面,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发布最新报告,将2012年橡胶产量预期上调至1086.3万吨,全年预期增幅为5%;全年出口预估维持在827.8万吨,增幅为6.3%

 

  截至1019日当周,上期所交割库库存57624吨,比上周增加3344吨。期货注册仓单36460吨,比上周增加1920吨。

 

  值得关注的还有下游消费方面。随着9月底中美“特保案”到期,11月轮胎市场也再次迎来重大调整,欧盟轮胎标签法的实施将对出口的轮胎提出更高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轮胎的出口;另外,车市期待已久的“金九银十”销售情况不如预期,其中日系车销量的大幅下滑是9月车市销量不佳的最主要原因,从而造成汽车库存创出年内新高,经销商压力并未如期减少。

 

  银河期货分析师高晨卉表示,因近期现货并未跟随期货的涨势,使得期价承压,加之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担忧依然存在,沪胶在多次尝试却未能顺利突破26000元一线后,短期内存在回调需求,预计调整后,沪胶等待市场进一步的消息指引,长期来看沪胶整体处于上行区间。

 

  商品弱势格局暂难破

 

  金元期货分析师熊雪玮表示,天胶走势与其他大宗商品有同步性,很多时候与国际原油价格同涨同跌。天胶价格未来走势受到基本面影响,在全球经济没有出现明显好转迹象之前,会是一个长线下跌的趋势。

 

  昨日,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几乎全线收跌。业内人士分析,大宗商品受到纽约和伦敦两市油价大幅下滑以及美元走强的影响,其弱势格局短期难破,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担忧仍然使得商品市场承压。

 

  由于伦铜走势紧跟市场,优秀预测能力令其被誉为“铜博士”。不过,当前伦铜却从9月中旬盘整下行至今,目前伦铜三个月期货价格已经跌至8000美元/吨以下。上海期货交易所监控的仓库内铜库存增加,表明中国下游需求不旺,截至上周五当周,铜库存涨逾8%,自6月初以来已增长了48.5%

 

转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