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原油期货只能当“老大” “老二”也是失败
2014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不振导致需求疲弱、美元走强和产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一蹶不振。
据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截止12月12日,WTI下跌2.14美元,收于每桶57.81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83美元,收于每桶61.85美元。其中,WTI较6月23日高点(107.68美元/桶)下跌幅度约在46.31%。
生意社石油分析师李宏指出,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若不采取干预行动,原油市场的供需利空影响将会持续,原油会继续刷新低点,预计未来原油或下跌至45美元附近。
就在原油价格“跌跌不休”之际,12月12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能源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这就意味着筹备了近四年的原油期货正式进入上市前的倒计时。
据生意社近期走访调研地方炼油企业得知,当前国际油价大幅下滑,价格波动很大,涉油企业等都希望能够有金融工具帮助套保及管理风险,当前是上市原油期货的有利窗口期。不过,同时,涉油企业也有顾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原油期货上市之后,参与门槛的高低;二是原油进口权会不会随之逐步放开甚至将来充分放开;三是原油期货合约规则设计中的交割方式,地炼企业如何获得“实惠”。
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核心专家刘心田指出,原油期货获批是一个里程碑,但运作成功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期货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实体产业的,此前燃料油期货也曾带给企业希望,但并不活跃的交易量显然没有激活实体经济。从现有情况看,如果缺乏足够创新和政策的足够支持,原油存在重蹈燃料油覆辙的可能。然而必须认识到的是,中国的原油期货不同于其他品种,要做就必须做大做好。作为全球原油最大进口国和最大消费国,如果不能借助原油期货获得原油的足够话语权乃至定价权,不能改变类似曾经铁矿石境况“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局面,那么无疑是不能接受的。
来源:生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