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稳增长政策带动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从二季度开始,经济企稳信号明确,市场需求逐渐回暖,也带动了用煤需求的增加。
今年,环渤海港口克服下游煤炭需求不足、资源紧张等困难,加强与矿路航电等各方的协调联系,增加货源调进,满足用户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全年,预计环渤海港口能够完成煤炭吞吐量5.91亿吨,同比增加2300万吨。
受大秦线运量下降、进港资源减少影响,今年,预计今年秦皇岛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6亿吨,同比大幅减少6009万吨。唐山港(4.05 +0.25%,买入)口群完成煤炭吞吐量1.43亿吨,同比增加732万吨;受准池线发力和黄骅港设备、设施对外开放等因素影响,黄骅港“如虎添翼”,全年完成煤炭吞吐量有望达到1.76亿吨,同比大幅增加5900万吨;受低价汽运煤进港量增多影响,天津港(10.16 -3.51%,买入)今年有望完成煤炭吞吐量达到1.11亿吨,同比增加1600万吨。
今年,煤价先扬后抑,运输后程发力。1-9月份,受我国实施严格的限产政策影响,煤炭供应端收缩,港口煤炭资源紧张,船等货现象屡见不鲜,煤价快速上涨。尤其进入夏季用煤高峰,港口煤炭调进减少、资源紧张与夏季耗煤高峰、需求增加相叠加,促使港口煤价快速上涨。8月份,北方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煤交易价上涨了60元/吨,9月份上涨了60元/吨,10月份上涨了100元/吨;截止10月底,煤价已经突破700元/吨。到11月中旬,煤价升至760元/吨。
持续上涨的煤价,不但增加了电厂采购成本,而且不利于煤炭市场的稳定。从9月8日开始,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煤炭供需的会议,出台了释放产量、增加运量等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10月份,国家发改委提出尽快拉高秦皇岛港场存,以抑制煤价快速上涨的要求。进入11月份,山西、内蒙等地煤炭企业发运积极性明显提高,大秦线开足马力,由前期的日运量89万吨,增至125万吨的高位水平,港口货源供应量将进一步增大。下游电煤需求逐渐增多,电厂采购补库存的积极性有所提升,沿海煤炭市场呈现供运需三旺态势。11、12月份,北方港口煤炭吞吐量连创高产。从11月下半月到12月底,在电厂和港口库存回升以及长协煤价的顺利签订,市场煤价格将出现持续回落。在北方港口,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从11月中旬的最高点760元/吨下跌到12月25日的630元/吨,直跌130元/吨,预计到年底,煤价将跌至620元/吨,回归到合理水平。
从今年开始,我国沿海煤炭运输格局已经悄然发生改变。神华集团旗下黄骅港对外开放,非神华煤炭也可以进入黄骅港中转下水;运距更近、费用更低的准池线开通后,今年约有4000万吨伊泰和准混等内蒙优质煤炭由以前的“大准-大秦-秦皇岛港”运输通道转为“准池-朔黄-黄骅港”通道下水,造成原属于大秦线和秦皇岛港的优质货源大面积流失,秦港吞吐量出现断崖式下降。今年,黄骅港煤炭发运量占据环渤海港口煤炭一次下水量的29.8%,秦皇岛港煤炭发运量所占比例下降至27%。黄骅港坐稳“煤运第一大港”的交椅,秦皇岛港发运量从煤运第一大港下落到第二位。
今年四季度,在煤价快速上涨和运输不畅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委将压煤价和确保供需市场平衡这两项重任放在了秦港和大秦线上,集中优质资源供应给大秦线和秦皇岛港,促使秦港进港资源增加,库存恢复性上涨,煤炭吞吐量逐月增加。11月份,秦港完成煤炭发运量1650万吨,12月份,秦港进港煤车不减,预计12月份,有望完成煤炭吞吐量超过1950万吨,出现递增态势。随着神华、伊泰等优质资源的回归,预计明年,大秦线和秦皇岛港煤炭发运形势将有所转好,发运量有望继续增加。
来源: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