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短短一周,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可谓风起云涌,在各方力量的角逐下,将多空博弈表现的淋漓尽致。
连盘玉米期货上演过山车行情,受现货市场行情节节攀高的影响,盘面一度高歌猛进。5月份主力合约连续上升至约1890元,随后开始节节败退,截止上周五收盘,5月份合约跌至1832元。9月份合约同样出现跳水,回至1770元附近。
盘面反应直观,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的矛盾纠葛同样精彩。受国内玉米品质受挫、供需紧张以及春节前对玉米替代品高粱采取的双反调查等因素支持,2017年玉米行情一路上涨。春节临近,考虑到节后玉米市场的发展必然将遇到临储拍卖、下游消费环境变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使未来玉米市场前景摇摆。与此同时,1、2月份,国家又连续进行小规模多频次的玉米拍卖,更是加重了行业对政策层面调控玉米市场未来趋势的不确定性,在此前提下,节前玉米行情看空氛围偏重,不少主体和资金选择在高位获利离场,玉米期现货市场回到短期平静。
节后,国内玉米在加工产能恢复以及补库等需求压力下,区域性粮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再次显露,深加工行业挑起了本轮玉米提价的大旗,短短几日,东北、华北产区玉米价格先后上涨,国内玉米出现开门红行情。在国储玉米尚未开展大量玉米拍卖的前提下,国内玉米总体供需偏紧,价格坚挺符合业内预期和认知,节后至今,山东地区玉米价格迅速破“1”,东北玉米价格也逼近2000元大关,上涨节奏气势如虹,不断创高,一定程度上仍出乎业内预料。
数据显示,截止3月10日,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稳中偏强。潍坊英轩收购价达到2100元/吨,寿光新丰、寿光金玉米、诸城源发收购价达到2030元/吨,其余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也普遍突破2000元/吨大关。北港玉米价格同样高企,3月9日,锦州港(4.00 +1.27%,诊股)地区新粮主流收购价达到1900-1930元/吨,平舱价1945-1975元/吨,较2月22日春节过后上涨约100元/吨;3月9日,鲅鱼圈新玉米收购价达到1870-1980元/吨,辽吉粮收购价1910-1920元/吨,平舱价1955-1965元/吨,较春节过后上涨约90-120元/吨。短短三周,国内主流玉米行情演绎出火箭般上升行情。
玉米涨“疯”了,农户余粮有限,传统售粮高峰仍未到来,有业内人士对玉米后市乐观预计至2300元/吨。但考虑到整个玉米行业当前的运行情况和状态,好日子的到来也未必容易。现阶段相关的好牌已然出尽,玉米大行情似乎也到了一个高处不胜寒的位置,未来行情恐怕将要“变轨”。
从行业发展来看,玉米行情持续高位,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已有业内人士对下游的玉米深加工、饲料等行业现状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玉米深加工行业已经不堪重负,当前的行市开始拉动玉米下游产品的价格,华北部分地区淀粉企业已经将淀粉价格上调至2500元以上,但依然难以摆脱原料成本快速提升带来的亏损状况。甚至之前利润较高的酒精企业,其盈利也被快速上涨的玉米价格所稀释。对玉米消费量起到重要作用的饲料企业来说,目前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节日后猪肉价格一路杀跌,养殖户生猪补栏意愿不高,加上当前相对漫长的“猪周期”,饲料企业也绝对没有放开“胃口”随便吃得底气,更何况是在消费淡季来临之时。
穷极生变,最近一周来,关于国储玉米出库的市场传闻愈加浓重。有消息称将有数百万吨储备粮源随行就市投放市场,同时下旬还将启动“定向+拍卖”的临储拍卖活动。
消息真实性尚未得到确认,但期货盘面已经开始止涨下跌,市场的担忧使投资者不得不从新审视和发现更为合理的玉米价格空间。理性来看,过于强势的玉米价格,已导致玉米下游产业包袱过重,虽然只是传闻,但一定程度上却反馈出部分业内人士对玉米价格恢复理性,形成相对良性玉米市场发展氛围的期待。
两会期间,农业部也发声提醒农户不要盲目扩大玉米种植规模,笔者认为单纯的喊话远不如从价格层面诱导播种计划更为直接,通过市场价格来“点刹车”效果也更明显。
如果从整体规范玉米市场、调控价格避免大起大落这样的角度出发,在进入春播前投放粮源入市调动一下行情,并不是没有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玉米现货市场也开始表露出“风声鹤唳”的迹象。近几日,一些贸易商似乎也开始借助相关的市场平台和渠道,加大2017年玉米的出手速度,投放价格多在1900元偏上。
在之前轰轰烈烈投入到东北地区抢粮的“各路主体”,似乎也闻到了“下跌”的味道,开始选择获利出场的时机和姿态。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可能导致前期积累的市场储备粮源,在一段时间内从新回到市场的上下游供应环节,缓解供需矛盾,对后期市场价格起到一定利空效果。据3月11日消息显示,部分山东深加工企业已经开启玉米价格的下调模式,潍坊昌乐、英轩、寿光新丰等每吨玉米降价20-40元/吨。
虽然临储玉米拍卖的靴子尚未落地,但短期内,玉米的行情发展轨迹可能也要变变了。
来源: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