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新纪元公告
|
财经资讯
|
期权专题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CRM登录入口
|
OA登陆入口
|
我要开户
|
OA内网入口
电信宽带入口
新联通宽带入口
移动宽带入口
联系我们
400-111-1855
 
粳稻
粳稻现货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13-11-14 10:05:11

  一、粳稻概述

 

  粳稻(Medium to short-grain nonglutinous riceJaponica rice)是粳型非糯性稻的果实,具有耐寒、耐弱光和忌高温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温度较低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地区及韩国、日本等。

 

  粳稻籽粒一般呈椭圆形,粒短,长度是宽度的1.4-2.9倍,茸毛长而密,芒较长,稻壳较厚,垩白小或没有,角质粒多,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质胀性较小而粘性较大。

 

  粳稻根据其播种期、生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可分为早粳稻、中粳稻和晚粳稻三类。一般早粳稻的生长期为90180天,中粳稻为125150天,晚粳稻为150180天。

 

  

我国粳稻主产省的稻作期

 

 

  资料来源:中国种植业信息网农时数据库

 

  稻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容易陈化,不耐高温;容易发热、霉变、生芽;容易黄变。稻谷保管的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目前仓库普遍采用的储藏措施主要包括:①控制稻谷水分;②清除稻谷杂质;③稻谷分类储藏;④稻谷通风降温;⑤防治稻谷害虫;⑥密闭稻谷粮堆。

 

  GB/T 20569-2006《稻谷储藏品质判定规则》中有关粳稻的规定

 

 

GB/T 20569-2006《稻谷储藏品质判定规则》中有关粳稻的规定

 

  近几年来,随着粳稻米需求量持续刚性增加,以及价格高涨、农民种植效益高,加之国家加大优质稻谷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的支撑,我国粳稻(尤其是优质品种)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其中东北地区增幅明显,而且南方少数籼稻产区也开始尝试粳稻种植(湖南、江西等地),加之栽培技术的提高,以及水资源的扩建,使粳稻质量逐步提高,商品量连年保持高位,品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加工出来的粳米,米粒光洁,口感香甜,居民认可度较高,目前全国有50%以上的居民都在食用粳米,稻花香、超级稻、优质长粒等优质品种更是受到广大群体的青睐。

 

 

稻谷综合利用

 

  二、国内粳稻的供给与需求

 

  (一)粳稻的种植生产

 

  我国粳稻种植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粳稻区、以江苏省为核心的江淮粳稻区和以云南省为核心的云贵高原粳稻区,其中北方粳稻区又包括东北粳稻区、华北粳稻区和西北粳稻区。粳稻种植最集中的是东北粳稻区和江淮粳稻区,种植面积分别占粳稻总种植面积的50%37%。东北粳稻区每年4-5月份开始种植,当年9-10月份收获,一年种植一季;江淮粳稻区每年5-6月份种植,当年10-11月份收获,一般与小麦或油菜轮作。粳稻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江苏、吉林、辽宁、云南、浙江、安徽、山东、上海、河南、河北、内蒙古、湖北、宁夏、甘肃、四川、江西及湖南等24个省(区)。

 

  2001年以来,我国粳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粳稻种植面积为856万公顷,比2001年增加177万公顷;2012年粳稻产量为6444万吨,比2001年增加1810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2001-2012年我国粳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2001-2012年我国粳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粳稻主产省有黑龙江、江苏、吉林、辽宁、云南、浙江、安徽七个省,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七省粳稻产量占全国的90%左右,其中黑龙江粳稻产量为2196万吨,所占比例为34%,江苏粳稻产量为1636万吨,所占比例为25%,两省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61%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011-2012年我国粳稻主产省播种面积和产量

 

  受粳稻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种植比较收益较高、育种水平不断提高、黑龙江水田改造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粳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处于增长趋势,特别是黑龙江粳稻种植面积仍有一定增长空间,这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我国粳稻消费情况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2011年我国粳稻消费总量为6045万吨,占稻谷总消费量的32.2%,其中口粮消费量为5615万吨,占粳稻总消费量的92.89%

 

   

 

2009-2011年我国粳稻消费结构

 

  注:口粮指城镇和农村人口食用消费;饲料用粮指工业饲料生产和农户散养畜禽用,损耗计算在饲用范围;工业用粮指用于生产淀粉、米粉等产品。

 

  数据来源:国家粮食局

 

  (三)我国大米进出口情况

 

  多年来,我国稻谷供给一直坚持自给自足的方针,进出口量较少,进出口类别基本都是大米而非稻谷。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2年我国大米进口234.46万吨,主要从越南(154.51万吨)、巴基斯坦(57.96万吨)、泰国(17.54万吨)等国进口,进口品种为籼米;大米出口27.91万吨,主要出口到韩国(10.15万吨)、日本(4.98万吨)、朝鲜(4.9万吨)等国,出口品种主要为粳米;净进口量为206.55万吨。

 

  2011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米的净出口国,1990-2011年间,我国累计净出口大米2135万吨,1998年我国大米出口达到374.4万吨的历史最大量,占当年世界大米总出口量的19%。随后我国大米出口逐年下降,到2012年,我国大米出口量已经下跌至27.9万吨,只占世界大米贸易量(3590万吨)的0.7%2009-2012年间,我国大米进口量小幅回升,2011年,因国际米价震荡下行,我国大米进口量提高到57.8万吨,首次超过了出口量,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目前,我国大米进口还实行配额管理,2012年进口配额为532万吨。其中长粒米和中短粒米各为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为50%,配额内进口关税为1%

 

  (四)我国粳稻加工及贸易

 

  1.粳稻加工

 

  粳稻加工企业数量较多,据国家粮食局流通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入统大米加工企业8519家,其中东北三省就有2000家以上。同时,稻谷收购企业如粮食储备库通常都有自己的大米加工厂。粳稻加工企业广泛分布在各主产省和主销区。粳稻产量越大、工业加工企业越多的省区,一般粳稻加工企业也越多。此外,北京、上海等地大米加工企业也比较多。由于脱壳后运输成本较低,粳稻一般在产区粗加工后以大米形式运往销区,销区再按照口粮及工业用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精加工。

 

  2012年度大米加工企业50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及郑商所资料整理

 

  2.粳稻贸易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稻谷总体呈“北粳南运、中籼东输、中籼南下”的流通格局。东北粳稻特别是黑龙江粳稻产大于需,属于调出区,主要流向京、津、沪、浙江、广东、福建、陕西、四川等省份;基本呈现了由北到南、由东北到全国的流通特点。粳稻产销区位明确,贸易流向多年来也比较稳定,东北粳稻通过铁路、公路以及水运流向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及广东、云南及西北地区;苏皖等粳稻通过公路及水运流向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省份。从贸易形态上看,80%以上的稻谷加工成大米向外流通,以稻谷形式跨省流通的比例在逐年减少。

 

  

 

粳稻国内贸易流向图

 

  (五)粳稻的储存和运输

 

  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对胚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储藏稳定性较好。但在稻谷水分、室温较高的情况下,稻谷容易发霉、变质、陈化,直接影响食用品质。因此,稻谷保管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这样稻谷能够实现安全储藏,较长期地保持稻谷品质和新鲜度。国家标准要求粳稻水分不超过14.5%。在正常的保管条件下,粳稻储存一年品质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国家储备粳稻一般2-3年轮换一遍。

 

  稻谷有散装和包装两种储藏方式,散装方式适用于大量长期储藏,包装方式适用于少量短期储藏。现货中国家储备、米厂加工库存、贸易库存等都是以散装方式储藏。

 

  粳稻运输方式有汽车运输、火车运输和轮船运输。一般在500公里以内基本采用汽运,超过500公里以上一般采用火车运输。在南方水网比较发达的省份,采用船运的也比较普遍。

 

  (六)我国粳稻产业政策

 

  粳稻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储存收购政策等。

 

  1.产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稻谷发展的产业政策,主要有《水稻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等,这些政策并从不同层面对稻谷生产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2.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在2004年粮食流通市场全面放开后,国家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品种包括稻谷和小麦。在稻谷方面,2012年国家发改委下发的《2012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规定粳稻最低收购价为2.8/公斤,当市场价格连续3天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按照规定程序启动收购预案。

 

  单位:元/公斤

 

 

2004年以来稻谷国家最低收购价格情况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从收购的数量来看,2005年收购托市籼稻1287万吨;2006年收购托市籼稻825万吨;2007年收购托市粳稻238万吨;2009年收购托市籼稻847万吨。200820102011年,由于整体物价水平上涨较快,以及各类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导致稻谷市场价格明显高于最低收购价格,当年国家没有启动稻谷托市收购。目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3.临时存储收购政策

 

  2008年稻谷丰收,价格出现下滑,为了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价格,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08年国家开始实行秋粮品种临时存储收购政策,累计收购稻谷1426万吨。2009年为继续保护主产区农户种植收益,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9年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092969号)、《关于2009年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调﹝2009242号)等文件,逐步明确了国家临时存储收购政策的有关细则。

 

  临时存储收购政策是利用调节国家储备来平稳市场,保护种植户利益和生产积极性,进而稳定相关粮油品种生产,加强国家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举措。

 

  三、世界稻谷供给与需求

 

  (一)世界稻谷产量

 

  稻谷不仅是我国仅次于玉米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全世界30亿人口赖以生存的口粮。2005年以前,全球稻谷年产量为5.9亿吨,折合大米约4亿吨;年需求量6亿吨,折合大米4.1亿吨,都比上世纪90年代中期增加近一成。2005-20127年间,全球稻谷平均产量已经突破6亿吨,约为6.5亿吨,折合大米4.4亿吨。稻谷总产中约有93.4%是自给性主食需求,只有2500万吨投入世界大米市场,占总产量的6.6%,并且世界粮食贸易量中,小麦、粗粮共占有89%的绝大份额,大米出口量只占11%的份额,对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影响较小。

 

  世界稻谷产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其稻谷播种面积占全球的近90%,产量占全球的91%。其次是南美洲(3.2%)、非洲(2.9%)、北美洲(1.4%),中美洲、欧洲和大洋洲合计仅占2.5%。按经济发达程度分,发展中国家占95%,而发达国家的总和还不到5%

 

  2001-2012年世界稻谷供需一览表

 

  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USDA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稻谷生产国和消费国,2012年约占全球总产量和消费量的29.1%30.9%,在世界稻谷市场具有重要地位。我国之外的其他九大稻谷生产国分别是印度、印尼、孟加拉国、越南、泰国、菲律宾、缅甸、巴西和日本。据USDA统计,美国20112012年的稻谷产量分别为838.8万吨和904.9万吨,不足全球稻谷产量的2%

 

    单位:万吨

 

  

 

 

20112012世界前十大稻谷生产国产量一览表

 

  资料来源:USDA

 

  (二)世界大米消费

 

  大米消费呈缓慢上升态势,消费量每年约增加600-1000万吨。但2004/2005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量却出现了下降。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04/2005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量为40628万吨,比上年度减少500万吨。2012/2013年度产量为46899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1294万吨。大米主要消费国也在亚洲,中国、印度、印尼三国占了全球大米消费量的60%

 

  (三)世界大米贸易

 

  世界大米贸易集中在亚洲,进口国主要有日本、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科特迪瓦、伊朗、中国等,非洲、中东和拉美的一些国家也进口少量大米。出口国主要有泰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美国和中国,其中印度2012年出口量为900万吨,居世界首位。

 

  相对于小麦、玉米等品种来说,大米世界贸易量较小,如19931994年度只有0.1634亿吨,仅占该年世界大米产量3.6亿吨的4.54%左右。自1999年以来,世界稻米出口贸易连年下降,1999年世界稻米出口总量为2505.8万吨,比上年下降8.1%2000年仅2269.3万吨,比上年下降9.5%2002年有所增长,但仍未恢复到1999年水平。

 

  世界大米贸易量变化总的趋势是波折型增长,具体来看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01990年,世界大米贸易量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即在1000万—1500万吨之间变化,而且年际间变化波动不大;第二阶段是19901998年,除了1996年的贸易量的短暂下滑外,这段时期世界大米贸易量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世界大米总出口量从1990年的1247.13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2884.97万吨,年增长率达到了9.77%;第三阶段是19982001年,这段时间世界大米的出口量出现了连续二年的下降,到2000年世界大米的出口量已经下降到2355.91万吨,但是在2002年这种下降的趋势得到了遏制,世界大米的贸易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第四个阶段是2002-2012年,全球大米贸易量持续增加,2011年全球大米贸易量已经突破3900万吨。

 

  2005年大米贸易量为2750万吨,在3大谷物中是最小的品种,小麦为1.08亿吨,玉米为7800万吨。与小麦、玉米相比,大米的贸易量占其产量及谷物贸易总量的份额都明显偏小,不及小麦贸易量的1/5,玉米贸易量的1/3。近几年来,国际大米贸易量保持缓慢增长态势,2011/2012年度,世界大米贸易量为3914.8万吨,为这些年来的最高水平。虽然世界大米贸易总量在平稳增长,但相对于其他谷物,仍是贸易量最小的品种。

 

  四、我国粳稻价格走势回顾

 

  近十多年来,受市场供求、成本拉动、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储存收购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稻谷价格呈现稳步上涨趋势。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谷产量大幅度下降,在强大需求的拉动下,稻谷价格大幅上扬,价格从1100/吨涨到1500/吨左右。2004年以来,国家开始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收购政策效果逐渐显现。2006-2009年,随着国家最低收购价格的逐年上调,全国稻谷价格不断抬升。2010年受政策、天气等因素影响,全国稻米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趋势,粳稻、粳米市场受需求量持续增加及东北受灾减产的影响,价格大幅走高。2011年上半年随着CPI不断攀高,物价上涨,导致粳稻价格继续上涨,粳稻价格达到2900/吨。2012年初,在中央补库政策的带动下,粳稻价格稳步走高,7-8月份市场青黄不接时,价格攀升至历史高点,粳稻价格达到3200/吨。

 

  

2002-2012年全国粳稻均价走势图

 

  单位:元/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从波动幅度上看,2005-2012年间,黑龙江佳木斯二等粳稻价格由1720/吨涨到3200/吨,涨幅为88%。在总体上涨的趋势中,年度间的价格波动也比较频繁。以黑龙江佳木斯二等粳稻为例,2005-2012年间,年度波幅分别为12.35%6.18%13.16%25%23.665%19.57%4.03%17.88%,平均波幅为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