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有所知、投有所择、老有所享
如今是全民理财的时代,不仅是年轻人、中年人有理财观念,老年也不落后;现在的老年人多数都经济独立。但是很多老人没有太多的理财意识。下面这些小提示以及个别案例一定要看哦!
一、切勿听信他人劝说
现在有很多理财公司对于老年客户十分热情,因为他们认为这类人群对于投资理财领域不是很懂,只要将收益率向他们说明,好处放到最大便可以吸引这些老年客户的眼球。
那么作为老年人,一定要对社会上这些不利于自己财产安全的因素说不,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过于相信推销人员的话。因为那毕竟都是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不要因为一时冲动酿成大错。
二、勿轻信高收益
现在很多骗局都以高收益忽悠老年人,提醒各位老人,以后看到高收益产品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因为高收益往往对应高风险。
老年人理财还是要以“稳”为主,另外,也不要被小礼品和口头承诺的旅游等福利给蛊惑,那些都是“套路”。
三、多和子女商量
老年人在投资时,包括配置银行理财产品,有时“耳根子比较软”,容易相信别人的话。再加上自己对很多事物并不了解,也较易被别人所欺骗。
因此,投资前可以先和自己的子女商量商量,让子女为自己的投资进行把关。还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不要将所有资金都用于投资,毕竟那都是养老的钱,应当采取适当投资的策略。
案例1:听信忽悠理财变借款
青岛某投资有限公司以“免费听讲座送礼品”形式邀请70岁高龄的王女士等多位消费者参加了一期理财讲座。该公司宣传购买其理财产品,高利息,低风险。王女士只是听工作人员介绍,签字时并没有看合同,结果回家后才发现经营者与之签订的是借款合同。合同到期后,经营者无法还款,金额高达100余万元。王女士认为该公司是非法集资,但有自己签字的书面借款合同,难以证明此公司的违法行为。
提醒:老年人大多没有风险投资的能力,其风险承担能力又往往较低,一旦投资款收不回来,可能一辈子的积蓄就打了水漂。即使王女士能够通过报警等手段确认投资公司涉嫌违法犯罪,被转移的钱财仍难追回。消费者唯有从自身做起,不贪图小利,到正规的银行网点,根据自身能力投资理财,才是正道。(案例提供: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案例2:高额利息非法集资
河北邢台的牛先生被邀参加了某P2P平台举办的一个宴会,宴会上该公司鼓动大家投资该平台,并许诺给予高额利息年化收益率约12%,定期返还本金和利息,同时给予客户投资额外奖励。在高利息的诱惑下,牛先生投资了2万元,之后的两个月都顺利拿到了利息,可是第三个月开始就拿不到了,本金也没拿回来。牛先生前往该公司询问情况,发现该公司大部分工作人员早已离去。
提醒:高额利息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利息越高,风险越大。
因此选择投资项目时,切勿只盯高额利息回报,而忽视投资风险。
总体来说,老年人是个特殊的理财群体,已经过了涉足高风险赚钱的黄金期,还是要树立安全理财的稳健观念。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出发,防范和控制理财的风险,做到安全理财!